硬件有電視、手機、自行車、汽車,內容有樂視網、影業、體育、音樂,基礎設施有CDN、云計算,很多人認為樂視的生態太亂也太雜了,什么都想做,會把自己做死。
對于現階段樂視生態的擴張節奏是不是過于激進的問題,樂視控股高級副總裁、樂視移動總裁馮幸在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分享了他的看法。他認為樂視當前只做自身擅長的事情,是有取舍、有邊界的。

樂視控股高級副總裁、樂視移動總裁馮幸
商業生態發展到今天,新模式確實已經很難像一條線一樣讓人清晰明了,復雜的商業生態或許是多維度的矩陣。樂視通過產業鏈垂直整合和跨產業價值鏈重構打造的是“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生態系統,如今這個系統的拼圖正在變得完整,但依舊很難看到完整的全貌,所以不為大部分人所理解實屬正常。
樂視生態由七大子生態的構成,互聯網及云生態、內容生態等。樂視生態通過互聯網這條紐帶打破產業阻隔、企業阻隔、組織阻隔,從而形成一系列的縱向生態鏈和橫向生態圈組成了矩陣式的樂視生態系統。樂視希望生態內各個環節之間可以形成強烈化反、互助互推,使得樂視生態能夠自循環、自孵化、自進化、自創新,通過開放的生態,與外部資源共生、共享、共贏,不斷創造全新的產品體驗和更高的用戶價值。
以手機來說,馮幸認為手機的玩法在未來基本只能分為兩種,一種是把手機單純當成硬件賣的硬件制造派,一種是把手機當成服務來賣的生態派。前者需要具備極強的技術實力,能夠完成硬件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打造出極致的硬件產品。既有成本優勢,又有溢價能力,是可以生存的,華為正是典型代表。后者則依靠生態,硬件可以負利甚至免費,依靠后續多維度的增值服務來盈利,樂視正是這樣的思路。
馮幸表示,樂視手機的生態玩法是基于服務、體價比理念的,而硬件垂直產業鏈整合是當前樂視所不擅長的,所以樂視不會草率冒進,只會基于自身優勢做擅長的部分,這是邊界。
取是領悟,舍是智慧。對于資本高手樂視來說,能對一些看上去很“性感”的業務說不,也的確是一種勇氣。
樂視的舍得還體現在生態的開放上。馮幸表示,樂視生態的設計是一個開放的閉環,但是不是說開放就會不做選擇和取舍。樂視的生態會開放給適合的合作伙伴,例如樂視生態服務應用已經在和酷派展開了合作,但是樂視生態應用對硬件有較高的要求,如果對方的硬件性能不能很好地承載這些應用,從而影響了生態服務的用戶體驗,樂視也許就不會與之合作了。
而樂視通過產業鏈垂直整合和跨產業價值鏈重構所打造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完整生態系統,樂視完成七大子生態的完整架構,互聯網及云生態、內容生態等。樂視生態通過互聯網這條紐帶打破產業邊界、企業邊界、組織邊界,完美的交融在一起,變成一系列的縱向生態鏈和橫向生態圈組成了矩陣式的樂視生態系統。整個樂視生態內各個環節之間的強烈化反、互助互推,使得樂視生態能夠自循環、自孵化、自進化、自創新,通過開放的生態,與外部資源共生、共享、共贏,不斷創造全新的產品體驗和更高的用戶價值。
在采訪的最后,馮幸還對近來行業內流傳的“花旗小妹”(華為、奇酷、小米、魅族)的說法發表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從發展潛力和現有體量來看,行業格局應該是“樂華小魅”,至少也應該是“華小樂魅”,已經漸漸受到認可的“生態手機”應該成為分析格局時重要的考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