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東的“618”年度大促活動剛過,劉強東就進行了二次刷屏,已然貴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京東又迎來了一位戰略投資者——紐交所的沃爾瑪。
6月20日晚間,京東發出內部信宣布,與沃爾瑪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沃爾瑪成為京東的戰略投資方,將獲得京東新發行的144,952,250股A類普通股,約占京東發行總股本數的5%。作為協議的一部分,京東將擁有1號商城包括“1號店”品牌、網站和APP在內的主要資產,沃爾瑪則保留1號店自營業務。
鑒于截止發稿時,京東和沃爾瑪都沒有提交關于本次戰略合作的公告,我們暫無法得知沃爾瑪的認購價格和1號店的具體身價。此番京東和沃爾瑪走到一起,圍剿京東多時的阿里+蘇寧同盟會緊張么?
1號店每況愈下已成為“包袱”
1號店成立于2008年,2010年平安集團出資8000萬元購買了遭遇資金危機的1號店80%的股權,2011年沃爾瑪入股1號店占股17.7%,2012年8月沃爾瑪對1號店控股權增至51.3%成為最大股東。從2008年到2013年1號店的銷售額也從417萬元急劇上升到115億元,但創始人于剛和劉俊嶺還是在2015年7月離職。
京東和阿里的先后上市,嚴重擠壓了1號店的市場規模,尤其是京東的上升表現,讓B2C領域的其他電商找不到機會突圍。 有錢不一定能把事兒辦成,電商尤其如此。還記得萬達搞的“飛凡電商”么,作為傳統零售企業向線上轉型搞O2O的典型案例,它幾乎可以說是失敗的。
除了規模問題外,快消品的低利潤問題也始終困擾著1號店,而打算擴張至全品類的嘗試也幾乎沒有成功。隨著訂單量的上升,1號店的運輸成本越來越高,其盈利能力越來越低。
對于沃爾瑪來說,難以盈利的1號店的價值正在逐漸下降,更不用說在其戰略版圖中的地位。有個明顯的例子就是,1號店在2014年12月曾推出“小區雷購”項目,主打覆蓋區域的3小時生活必需品急速配送,但一個月后沃爾瑪就推出了自己的“速購”平臺,甚至還吸納了部分1號店的本地配送團隊成員。
既然沒啥利用價值了,趁著京東超市和天貓超市打的膠著,把1號店賣個好價錢也是不錯的。
沃爾瑪大賺一筆 京東成為“接盤者”?
1號店的價值肯定達不到此前傳聞的400億這么高,它的地盤幾乎已經被壓縮局限到了上海市場,除了商超快消品之外,其他品類也沒做起來。對比下京東花費43億元收購永輝超市10%股份,幾乎被摁死在上海本地的1號店價值并不算大。
本次京東收下1號店,更像是沃爾瑪戰略投資京東的一個“籌碼”,1號店在這個過程中被賦予了相應估值,抵消掉了沃爾瑪給予京東的現金投資數額。按照京東當前股價計算,沃爾瑪獲得的約5%京東股權價值為15億美元,考慮到沃爾瑪可能會給京東部分現金,所以1號店的估值應該不會大于這個數字。
沃爾瑪去年購買1號店49%股份時僅僅花了7600萬美元,京東的股價近日來又迫近了歷史最低點,這次怎么看都是沃爾瑪大賺了一筆:不但甩掉了包袱,還用極低的代價拿到了京東股權并獲得了京東的多項業務支持。
但1號店對京東來說還是有價值的,因為那些被3C和家電產品吸引過來的男性用戶們,很少會“沖動購物”,消費頻次也比較低,所以獲取更多女性用戶永遠是電商不變的追求。1號店能夠幫助京東更好地擴張日百和快消等新興品類,同時增強京東超市對抗天貓+蘇寧的實力。
當然更重要的是,無論是國際化戰略,還是發展超市和生鮮業務,京東在得到沃爾瑪的幫助后,底氣都硬了很多。
京東+沃爾瑪對抗阿里+蘇寧?
阿里豪擲282億元成為蘇寧最大股東后,京東就一直面對天貓/淘寶+蘇寧的全方位狙擊,甚至是傳統強勢的3C品類也面臨著巨大壓力。這次拉來零售業巨頭沃爾瑪之后,將為電商領域的戰局增加各種變數。
本次沃爾瑪與京東的戰略合作協議,除了文章開始的部分外,沃爾瑪還將自家的“山姆會員店”開到了京東上,同時京東的自建倉儲物流體系也向沃爾瑪開放。沃爾瑪借著京東的平臺和物流優勢,保留了自己的線上業務。
此外,雙方還將在供應鏈端展開合作,沃爾瑪在中國的實體門店也將接入京東投資的眾包物流平臺“達達”以及京東自家的O2O平臺“京東到家”。沃爾瑪實體門店將為“京東到家” 提供更豐富的生鮮商品選擇,為用戶提供2小時超市生鮮配送到家的服務。這對于劉強東一直心心念的O2O業務是利好消息,畢竟京東當初入股永輝超市,打的也是同樣的算盤。
如果京東的“接盤”價格合適,那1號店能很好地幫助京東超市抵御來自天貓超市+蘇寧的攻擊。此前在6月18日晚間,京東內部工作人員曾向搜狐科技表示,今年“618”當天京東商超日百和快消品的訂單量已經超過了服飾家居事業部。而后者近年來一直是京東商城GMV增長的“擔當”。
劉強東說,1號店在家居用品和食品雜貨等重要品類,以及華東和華南等地區有鮮明優勢。那也許我們可以期待,在阿里借蘇寧打擊京東優勢業務的同時,京東能借助1號店在阿里的腹地做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