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爆乳代課美女”事件在廣州大學城迅速引起了關注,除了各大高校學生紛紛熱議“逃課還是不逃課”的問題之外,現場中的一些細節也引起了外界對該事件組織方的猜測。

圖1:爆乳代課美女事件中的超級課程表
從事件現場的照片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爆乳代課美女”的聯系方式中出現了向來以炒作出名的“超級課程表”,那么究竟這次事件是互聯網企業的炒作還是確實存在所謂的爆乳代課美女組織呢?
真相1:余佳文團隊的再次炒作?
從去年口出狂言“拿出一億利潤分給員工”到今年在周鴻祎面前公開認慫稱“我打算在認慫會承認我做不到,我就算做得到,我也不會去做。”,再到自己自打嘴巴發文承認去年的“一億分紅”本質上就是令人厭惡的吹噓炒作,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看到余佳文以另一種花樣成為媒體談論的焦點。盡管很多時候,他被冠以“厚顏無恥”,“不講誠信”等,但如果拋開道德層面的考慮,余佳文對于自家產品的營銷不可謂不成功,每次余佳文發表言論后都會帶動超級課程表的搜索熱度猛增,同時帶動了下載量的飆升,而在此每次炒作話題之前,幾乎鮮有增長。

圖2:2014年11月余佳文聲稱“拿一億利潤分員工”

圖3 : 2015年8月余佳文自打嘴巴公開認慫
雖然本次事件中沒有余佳文的“親自出口”,但不禁讓人猜測從8月15號微博發出道歉信稱要“改過自新”后便再無發言的余佳文,正在試圖以另一種方式去炒作自家產品。幾次炒作事件時期的百度指數詳細數據參考下圖:

圖4 :2014年11月余宣稱以“一億利潤分給員工”時期的百度指數

圖5 :2015年8月至9月余佳文“認慫”及“道歉”事件前后的百度指數
真相2:校園代課組織確有其事,社交軟件成其業務溫床?
從另一個角度去看,越發猖獗的校園代課組織是否確有其事呢?據此前某媒體針對大學城學生做的問卷調查顯示,12個男生中只有7個完全沒有參與有償代課,其余的或承認或不作答,結合大學城現有超過16萬的在校學生總量來看,“代課”這一塊市場的需求可謂相當巨大。雖然近年來大學生逃課代課的現象都有引起媒體和校方的關注,但實際上卻早已被大學生默許為大學的一門“必修課”,時至今日更有愈演愈烈之勢,出現了所謂產業化跡象,甚至某些學生掌握上下游的資源做起了代課的“中介”,每月收入可達幾千。據編者調查,本次事件中作為該“實力代課”組織宣傳平臺的兩個社交APP“超級課程表”和“舉手之勞”上,確實存在公然散播的代課信息。
比如,在“超級課程表”的主要板塊“樹洞”中可以發現了宣稱“實力代課”的小廣告,其代課項目和價格都十分清晰,可見一點都不業余。

圖6 :超級課程表上公然散播的代課信息

圖7:代課項目明碼標價
更讓人意外的是,編者試著從事件中提及的另一款“代課”APP“舉手之勞”中發布了一條“求代課”的需求,立刻就引來了所謂代課組織的主動攬客。

圖8:與代課學生的聊天記錄

圖9:短時間內便收到多條回應
無論該次事件是余佳文團隊策劃的炒作還是校園代課組織所為,可以肯定的是,當下被濫用的炒作營銷手段確實已經掀起了業內的“怒火”。今年8月的“2015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上,聯想集團CEO楊元慶便公開指責互聯網企業“炒作、水軍泛濫的現象更是比比皆是,有的廠商你黑我,我黑你,到了“不黑不成活”的地步,有些企業甚至以這種所謂的撕逼和暴光負面作為吸引眼球的工具,都認準關注度是王道,至于傳播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都不管不顧”,甚至直批“像最近央視節目上特立獨行的那位課程表發明人(余佳文),就是突出的例子”。
雖然通過炒作營銷這樣抄近路的方式,能讓互聯網企業謀得一時的快速發展,但這樣的企業并不能得到業界的認同,反而會讓一家企業的公信力逐漸喪失。當一家互聯網企業一味依賴著炒作去發展,或許能贏來一時的用戶量,卻贏不來好的名聲,這樣的企業能夠走得長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