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楊姐說】
但是對于楊浩涌來說,今天的創業與當年的趕集已經截然不同,現在的他,有人、有錢、有流量——姚勁波說要替瓜子掃清外圍敵人,分拆之前董事會給了楊浩涌3億廣告費,在58趕集里的2000原趕集員工都愿意跟楊出來去瓜子二手車再次創業……
從為“瓜子二手車”找CEO到自己去當這個CEO,從在趕集主導孵化這個項目到再次領著2000趕集舊部重新創業,這一切都是在這一個多月里發生的巨變。
誰離開,不是個問題
一個月前,當58趕集決定分拆“瓜子”的時候,楊浩涌還絲毫沒有要再創業的想法。姚勁波和楊浩涌一致對外的說法是,當時的他和姚勁波還在四處為新的子公司尋找CEO。
但一直到了今年八月、九月瓜子要出來融資的時候,楊浩涌和姚勁波接觸的投資人都開始擔心起來,因為那個時候二手車市場的競爭已經激烈起來,團隊如果沒有操作過一個大的盤子的經驗會很吃虧,畢竟瓜子的業務發展得很快,將來要覆蓋很多城市,要打很多廣告,他們希望更有經驗的團隊。
而當騰訊的前電商負責人Free吳宵光知道這個情況后,就問楊浩涌是否考慮自己上,楊浩涌才說“我愿意考慮”。
事實上從2015年的下半年開始,楊浩涌一方面做58趕集集團的事,一方面在幫瓜子和其他幾個項目孵化。這個時候的58趕集,盡管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例如下屬員工不自覺站隊,合并后重復的職位畢竟需要有所精簡,但瓜子數據暴發性的成長,或許是才能算是燃起楊浩涌再次創業激情的主要因素。
或許在姚勁波和楊浩涌這對糾纏了十年之久的“CP”中間,這無疑是一筆很好算的賬,離開的人除了辭去CEO職位外,其他一切權益都和原來一樣,而且還會得到新的空間,剩下的那個則要面臨更大的管理工作。
不知道姚勁波對楊浩涌說的那句的“要不我去瓜子,你留在58趕集”是不是真的起到了讓后者換位思考的做用,總之,最終楊浩涌決定選擇再創業。
楊姐問姚勁波,他是不是覺得在楊浩涌心里有個上市敲鐘的情結?
老姚說“是的”,他心里很替楊浩涌高興,在宣布楊浩涌辭去CEO的大會上,他祝福楊“早日上市”,因為在姚勁波看來,每個創業者都是有上市敲鐘情結的。
但或許這只是姚勁波自己的想法,2015年來,有很多去美國敲過鐘的CEO也都陸續開始后悔,甚至開始選擇轉回國內。楊浩涌后來在電話里對楊姐說的恐怕姚勁波也沒想到:“這一塊對我來說還好,2014年的時候趕集就能上市,58也擺在那兒,趕集上了也是同樣級別的公司——事實上當時其他都已經搞完了,財務已經按照上市標準在運行,基本上如果啟動的差不多路演是很自然的事。但我當時在公司內部力主不要太快進行,我說往后拖,不上市很靈活。”
為什么楊浩涌最終沒有選擇迅速上市呢?
他自己的理由是,當時他看到58上市后碰到的一些問題,前幾個季度都財報要特別小心,不能做得不好,不敢花太多錢……這些問題在沒有上市的公司里,是與投資人非常好溝通的,他們也很容易支持你,因為基本合作很多年。所以投資人在問什么時候上市,楊浩涌都在往后退,說“不著急”。用楊的話說就是“已經畢業了,畢業證已經拿到了,只是沒有參加畢業典禮”的感覺。
而現在的瓜子,跟滴滴快的還不一樣,本身戰場上仗還沒打完!
趕集和58兩家在2015年燒了十幾個億的戰斗額,兩家都完全在一個量級上。合并后分類信息市場就無仗可打了——兩家現在一起往前走,這是一個內部的問題,沒有對外的問題。這內部的問題通過半年的梳理也比較融洽,從這個角度來說整合完以后,真正需要再去做的事情是日常的效率繼續提升,把價格梳理好,效率提升,有更大的現金流,長期發展更重要的是創新,還有就是做垂直。
是的,現在的58趕集就像一個“航空母艦”,孵化更多的子公司。姚勁波和楊浩涌既然不用在血拼內耗,就有了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對付移動互聯網新起來的那些垂直領域創業公司——事實上,這也是58和趕集最初合并的一個重要原因,雙方再彼此攻擊下去,將錯過未來的機會,而那些新興的垂直創業者,很可能將58和趕集一起顛覆。
也正是因此,下半年楊浩涌用了很多時間去推動和主導新的項目孵化:接下來即將宣布的好租融資,瓜子也在融資(楊姐在上一篇老姚的專訪中寫過,一個很大的投資方估計會是騰訊),現在的狀況已經不錯了。只是沒想到,內外原因相結合的結果,是楊浩涌最終決定去創業公司親自上陣,再次創業。
“我希望感受從頭開始的狀態,創業和職業經理人不一樣,相對短期戰場沖殺打拼解決很多問題,給你帶來的興奮感還是不一樣,你可能能理解這其中的感受,現在對瓜子來說還有太多東西需要集中化,包括本身交易的過程,包括將來金融保險后服務,隱隱約約看見一個影子,最后做成什么樣子,還是需要市場調研,這種狀態對我來說是很享受的,那個狀態相對更悠閑一些。”楊浩涌說。
(話說,楊浩涌現在的狀況確實很不錯——財務自由了就是好,創業的工作已經變成了他人生夢想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需求,而不是像現在大多數人們那樣為了溫飽。)

【對話楊浩涌】
楊姐:你有沒有想過你跟老姚對調一下,你留在58讓他出來做瓜子?
楊浩涌:我們之間在聊的時候有段時間他提了,他說出來做瓜子平臺,我說可以。每個人有他的做法,他在他那個位置也會有很多事情,作為一個集團也有很多規劃,他們孵化到家,老姚對這一塊理解更深刻一些。
我和他之間的問題是誰去做哪一塊都能做得好,但我對瓜子更有感情一些,從零開始一點一點看著它長大。老虎投完我們第一次開董事會,所有董事都認為58做的“到家”很快,而我們現在做一樣的事。
楊姐:投資人說浩涌出來做我們就投,是這個意思吧?
楊浩涌:的確我們在討論分拆的時候投資人意愿偏弱,他們有顧慮和擔心。更多是我個人做這個事的時候,瓜子這個平臺能讓我發揮,可能更有感覺一些,投資人會更有信心。從零開始到最終上市去敲一個鐘,說實話我不覺得這個事有什么懸念。
重要的是,從零開始去做一個意義很大的事,做大一個產業,本身是很有價值的,我很享受這個過程。敲鐘對我已經不是目標,財務回報更不是,現在再怎么做也只是一個數字的變化,唯一讓我想做這個事的原因,就是這個過程讓我感覺很興奮。
我現在去廣州,明天下午我就是去瓜子那邊去看,陪著他們驗驗車,跟銷售一起看看有什么問題,用戶存在什么需求,驗車存在什么問題,這些東西是我比較享受的。歸根到底,我骨子里還是一個創業者,從0到1要解決問題,要去廝殺,要去做之前從來沒有人做過的事情,這個過程是更讓我興奮的。
楊姐:瓜子大概多長時間能走完創業的過程?有預期嗎?
楊浩涌:瓜子是很長創業路,今年年底會看的比較清晰了,我看得清楚,外面還是有很多人質疑,這條路到底走不走得通,我們明年數字出來不會存在問題,就像早期京東會有很多人質疑,京東永遠掙不了錢,模式不行,這樣的問題隨著京東發展就沒有了。
瓜子的商業模式本身今年年底產生數據,我們調出今年年底數據已經問鼎了,圍繞二手車后續還有太多的事情,保險做得好它會是一家獨立的保險公司,金融做得好也會是一家獨立的金融公司,包括后服務和維修,跟我之前說分類信息賣廣告還是不太一樣的,挑戰更大,很有意思。
楊姐:昨天老姚說這次出來做瓜子,把兩家公司原來合并老的趕集的人都帶出來了,2000個,等于現在58趕集里大部分人員都是原來58的人?
楊浩涌:不是這樣的,趕集非常核心的人跟我一起到瓜子來,每個人階段不一樣,這次合并有的身價幾百萬、上千萬,有的身價過億,各個人追求不一樣,就像我不一樣,有些人需要更穩定一些,而且未來也是不可預期的,每個人訴求不一樣,道路選擇不一樣,不是所有人都離開自己加入我們,也有一些人覺得跟我一樣比較享受這種感覺,做一個體驗和夢想,人生的黃金時間要享受創業的感覺,我們團隊有很多這樣的,十幾年要全力以赴做一個事情加入我們。有些人需要比較穩定的環境就留下,不是說這兩個公司不需要創業,但是這兩個公司階段不一樣,需要的都不太一樣。
楊姐:您現在進入人生的又一個階段。有什么感覺嗎?
楊浩涌:這半年我的反思很多,以前真的埋頭打仗,每天盯著這些數據,相當于你端著沖鋒槍在往前沖。現在你從戰場出來,思考調整的時候會想很多很多事情,想為什么會這樣,之前做的好還是不好,如果重新去做會有什么變化。去做瓜子和之前最大不一樣,好像要比以前從容一些。
楊姐:比如說?
楊浩涌:我們這一次打廣告,之前我們很糾結,從來沒做過你也不知道廣告下去什么結果,我們2011年打廣告是非常緊張的,這么一大筆錢打下去到底是樣的結果,做那個事完全因為我們融了一筆錢覺得要打,你會覺得我跟58咬這么緊,需要打廣告把他拉開。
但這一次瓜子的廣告投放是倒推出來的,在這個階段不管是投資人,甚至老姚在內,我說要打一個多億、兩個億的廣告時,他也支持了。
一開始他也問我你為什么要打這個廣告,用戶頻次使用這么低,二手車打它干什么。這個事跟我的思考有相當大的關系,因為我們跟58打了這么多年,你會去想如果我們跟對手人人車這么糾纏在一起,長期會發生什么事,你會想得很清楚。
在現階段,如果用一個非常快的閃電戰去獲得一個市場的絕對領導優勢,會讓你在將來跟對手的糾纏上省很多很多勁!
趕集跟58打了這么多年仗,真的讓我反思的,我覺得早期2011年沒有跟他咬得很緊,前端銷售做得不好,導致那個時候我們比他落下了。
你要去問老姚他最大反思是什么,我相信百分之百就是他認為他這仗已經打贏了。上市后由于關注財報這些問題(楊姐注:不敢花錢砸廣告),結果被我們整個追過來了。
其實合并是一個很大的代價,能不合并消滅對手的話當然就不會合并——現在最終是共贏,我們雙方一起把市場做大。但雙方在戰斗本身的時候會有很多反思,如果去問我,回頭再去打分類信息那場仗,2011年、2012年我會采取完全不一樣的打法。對老姚來說他也會反思,如果再去打場仗,他肯定說我上市以后不會給趕集反擊的機會!
再回過頭看我們跟人人車這場戰斗,為什么9月、10月份打閃電戰?合并以后第一次董事會,我在會上說我需要兩個億的資金打這一仗,大家都很驚訝,那是合并之后第一次以聯合董事長的身份我在說這件事,我跟他們解釋我們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大家聽明白開始去支持,這些都是我之前很難去講的。
楊姐:這些經驗都是拿錢砸出來的。
楊浩涌:對,燒過錢的,摔過跟頭,犯過錯誤的,包括我們現在能更快的拓展到50個城市,一個月能開10個城市,這些都是我們之前知道怎么管線下團隊,更多時候是從戰略上的角度來考慮這樣的問題。
我之前也根本不懂,現在再去反思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事你能比之前做得更好,會從容很多,看的會很清楚一件事情一步步做什么,大概需要什么樣的資源做什么事情,跟之前作為一個創業者去悶頭往前沖,碰到問題解決問題不一樣——比當初創業時候“開著飛機換引擎”的感覺要好很多。
楊姐:我最后再問一個問題,您在瓜子這上面投了6000萬自己的錢,這個錢有必要要投嗎?是為了占多數股份嗎?超過50%的控股權?
楊浩涌:不為了占多少股份,對我來說是我最后一次去創業,或者很重要的一個東西,我說的簡單一點,我需要拿更多的股份,但不是超過50%的控股權,去花更多的錢投資人也會,將來融資也會被稀釋——你放更多錢拿到股份是最應該的,對我來說投資邏輯,我有這些錢我去投創業者,為什么不去投自己呢,最有價值投資就是投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