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如果在別人要買車時問他“為什么不買輛二手車?”,他的回答也許是“為什么不買新車要買二手車?二手車多不靠譜。”
現在如果問同樣的問題,他的回答也許是“正在考慮”或者“已經在網上看好了。”
據相關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5年的16年間,二手車市場的交易量從25.17萬輛上升到941.71萬輛,增長了約37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預計到2020年,中國二手車交易與新車規模比例將接近1:1。
十幾年間,二手車這個新興行業在我國市場地位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近五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二手車交易與電子商務的巧妙融合,彌補了二手車行業原本價格不透明、信息不對稱的短板,更多消費者正在逐漸接受物美價廉的二手車,提前駛入“好車生活”。
二手車交易量連續5年持續增長
從2011年到2016年,這五年間,二手車交易量與行業強度發生了重大改變。
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二手車交易量約為400萬輛,但是從2011年開始,二手車交易量開始大幅度增長。2011年全國二手車總交易量劇增至682萬輛,增幅達到了70%,而到了2015年后,全國二手車總交易量更是增長至941.71萬輛,與2011年相比又增長了38%。

根據數據可以分析出,2011到2015年二手車交易量與交易額逐年保持增長,說明從2011二手車開始在大眾的視線中活躍了起來,并且消費者對二手車接受程度也隨之增高。二手車行業整體呈現出增長的趨勢,并且增長勢頭很猛,2016年二手車行業已經具備了與新車競爭的資本。
二手車從不被接受到深入人心,行業之所以能取得跨越式發展,其實是大眾需求、市場政策和二手車電商多重作用的結果。下面,我們著重剖析市場政策和二手車電商在其中至關重要的影響力。
政策變化驅使二手車迎來春天
其實早在二手車剛踏入市場形成規模后,我國就已經頒布了《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二手車交易規范》等二手車相關政策,幫助二手車成為我國汽車市場新的增長點。但即便如此,當時國內的二手車市場仍然是“檸檬市場”,市場信任度不高、市場交易信息不透明嚴重制約了二手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市場急需一個能使其規范化的標準。
雖然近幾年二手車總體的交易量在持續遞增,但苦于“限遷政策”的制約,對消費者、二手車流通產業、汽車產業都造成了嚴重影響。二手車的疏導問題不徹底解決,新車消費的市場就難以持續地繁榮,由此傳至整個汽車工業的上下游,并對GDP的增長帶來空前的壓力。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的《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各地政府在5月底之前,取消對二手車的限制遷入政策。這不僅促進了全國二手車市場大流通,還徹底打破了各地區交易壁壘,讓增速緩慢的二手車市場再次迎來了春天。
二手車電商是催化劑 助推行業飛躍發展
盡管市場政策的調控作用不可或缺,但要說真正將二手車帶入全民視野的,還要屬二手車電商鋪天蓋地的廣告。比如,知名二手車電商優信在《中國好聲音》的投放廣告,就讓二手車以及二手車電商平臺的概念逐漸走進了大眾心中。
優信集團在發展的五年過程中,依次布局了二手車B2B、B2C、汽車金融業務模塊,致力形成一條完整的二手車產業鏈,推動中國二手車產業鏈的全面發展。兩者結合之下,二手車經銷商和消費者都被帶動了起來。
此外,從優信的業務上,也能窺得二手車電商對行業產生的價值。其依托精準、高效、風險可控的大數據能力,先后推出了“付一小半”和“付一半”這兩項殘值租賃零售金融業務。這兩項金融業務的出現,解決了資金方資金風險大、審核效率低的痛點,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門檻,同時還為二手車經銷商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而二手車行業的生態產業鏈布局也因此得到了完善。
足見,以優信為代表的二手車電商是二手車行業高速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隨著信息化對二手車行業的滲入,以優信為首的二手車電商們通過五年的發展與布局,已經成為了二手車行業領先者。當然,五年對二手車電商來說其實只是個開始,未來還有很漫長的一段路要走,希望二手車電商有一天能帶領國內二手車市場趕上國外成熟市場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