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網購商品日趨豐富。但人們在享受網購帶來的諸多便利的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困擾。區別于傳統的面對面交易,網購糾紛難以避免,比如消費者發現實物描述不符,在線和商家溝通說不清,而商家回應速度慢或者每隔幾個小時才冒個泡卻給不出合理的解決方案,甚至個別商家態度惡劣,拒不解決問題。種種問題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讓網購體驗大打折扣。目前,國內主流的電商平臺在發生商家與用戶之間的交易糾紛時往往會以第三方身份介入,但時效性不佳,用戶往往需要等待5-9個工作日甚至更久,溝通方式也多局限于在線或者郵件等,無法保證溝通效率,很多用戶為此只好自動放棄維權。
最快24小時搞定交易糾紛
2016年9月26日,京東第三方開放平臺推出“111”交易糾紛處理標準,全面提升用戶與第三方賣家糾紛問題處理效率。在試運營期間,整體交易糾紛處理效率提升了50%。
“111”交易糾紛處理標準,即“1小時響應、1天解決、1天完結”。當用戶與賣家發生交易糾紛且經過協商未達成一致時,用戶可申請京東介入,進而快速精準的解決糾紛。根據此項標準,用戶就一項交易糾紛在正常的工作時間,申請京東客服介入后,京東的工作人員將在1小時內聯系用戶,1天之內與商家和用戶分別溝通并給出判責結果,如用戶不滿意可進行申訴,京東的高級客服人員將會在1天之內給出最終的處理方案。期間,用戶和商家可以隨時在交易糾紛系統中查詢處理進度。簡言之,用戶和第三方商家交易糾紛最快可在24小時之內得到極速處理。
整體效率提升50%
網購出現以來,維權一直是消費者最頭疼的事情,不管是與商家“死磕”到底,還是忍氣吞聲放棄維權,都給我們的客戶帶來了不好的體驗。自2010年京東第三方開放平臺成立至今,京東不斷嘗試優化平臺服務體驗,2015年10月,京東交易糾紛平臺上線,實現京東第三方服務模式上的一次變革,消費者可以通過交易糾紛平臺輕松處理與賣家的糾紛問題,實現舉證透明化、判責公正化和服務人性化。2016年3月,交易糾紛平臺在微信手Q端上線,實現處理渠道多樣化,讓客戶購物更安心、放心。“111”交易糾紛處理標準推出后,試運營期間整體交易糾紛處理效率提升了50%。
一直以來,京東秉承“客戶為先”的服務理念,在商品交易的各個環節注重用戶體驗的提升,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京東自建物流的服務標準已經成為行業公認的標桿,而京東在客戶服務環節上也同樣處于領先地位。此前,京東交易糾紛的處理時效一直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后期京東交易糾紛平臺還將陸續推出通過用戶畫像分類事件、自動檢索收集證據、case預判等功能,以實現“111”的完美落地,讓用戶享受更加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