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年是虛擬現實元年。”這是科技圈早已普遍認同的觀點。而暴風算是國內較先布局的玩家之一。今年4月,暴風魔鏡完成首輪融資1000萬美元,投資方為華誼兄弟、天音、愛施德、松禾資本。此次投資后,四家公司將共占股比19%。按此計算,暴風魔鏡公司首輪估值超5000萬美元(約3.1億人民幣)。此后關于暴風魔鏡的討論褒貶不一,騰訊科技采訪到暴風魔鏡CEO黃曉杰,他分享了暴風魔鏡的戰略及對整個虛擬現實行業的看法。
黃曉杰告訴騰訊科技,目前暴風魔鏡的技術團隊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以前暴風影音的員工,另一部分則是外部創業者,比如暴風魔眼。這樣的團隊構成使得暴風魔鏡采取了扁平化的管理。作為CEO,黃曉杰主要管理的是基礎平臺業務、硬件、軟件和內容,對于魔眼、極樂王國這樣的垂直業務,黃曉杰的干預并不多。
在新品發布會上,暴風魔鏡宣布了其未來一年將實現“推動中國VR用戶達到1000萬;每月給游戲合作伙伴分成達到1000萬;每月給內容合作伙伴分成達到1000萬”的“三個1000萬”目標。雖然截至十月,暴風魔鏡的銷量已達到40萬臺,但如何達到1000萬用戶的目標對于暴風魔鏡來說仍是不小的挑戰。黃曉杰對此表示線下體驗對于虛擬現實設備的銷售尤為重要,明年將啟動2萬家線下體驗店。而前酷派副總裁曾憲忠已正式加盟暴風魔鏡,出任暴風魔鏡銷售合伙人。
對于當前虛擬現實行業,外界早已認定明年將會成為虛擬現實元年。而黃曉杰認為如果拿手機作為比較,現在的虛擬現實還處于“大哥大”時期,離真正的智能機還差得很遠。
對比智能手機行業的成長路徑,VR行業有很多相似之處。一開始會有標桿性的產品出現帶動市場,進而出現大量消費級產品。但黃曉杰認為兩個產業的根本不同在內容上。
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經歷的是設備的小型化,但內容從生產上來看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大小屏幕的切換。同一部電視劇從在PC上播變成在手機上播,劇還是那部劇,沒有本質改變。
但是到了虛擬現實,一切都不一樣了。內容從生產上就完全不同,不是清晰度的變化,而是整個拍攝流程、拍攝方式、拍攝設備都變了。由此也帶來很多其他的相關變化,比如購物場景等等。如果說“互聯網+”是結合線上線下,那么“VR+”就是在重塑。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任何產業在剛剛興起的時候都蘊藏著巨大的機會。黃曉杰認為,虛擬現實的機會包括工具的機會,通過各種工具提升體驗;娛樂的機會,有了好工具之后,用戶需要內容;在虛擬現實普及之后,其他能與之緊密結合的領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