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長文來自新京報在近期連續兩次發布的馬云訪談內容,政商關系這條主線在談話中貫穿始終。

在談及促進內需對拉動經濟的意義上,馬云認為市場潛力遠未被挖掘出來,事實上在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是政府最得心應手的兩項,但均已放緩,而消費則正是企業家的強項,阿里之所以牽頭鼓勵年輕人消費,是因為有強大的使命感。
同時馬云笑言,阿里招聘的員工也都有理想主義的特質,可能不會都像自己那么“能吹牛”,但想法都很接近。
連續在徐明和郭廣昌的事件后,中國敏感政商關系環境再次引發人們重視,馬云認為政府作為驅動政經以及社會各方面發展的主體掌握大量權力,而商人仍然被很多人看不起。他甚至坦言,自己在當老師的時候也曾同樣看不起商人,但真正創業之后才知道企業家的艱辛。
他強調,如果一個企業總想從政府手里爭取資源和利益,不會有出息。更應當向市場要利潤。
關于阿里,馬云表示未來十年他們關心的是“happiness and health”,即為娛樂和健康。但有意思的是,馬云在談及阿里和自己的時候連續涉及一個“好下場”的話題。
首先他反復強調阿里的“生態”屬性,而不希望被稱為“帝國”,理由是,“有幾個帝國是有好下場的?”
另外馬云在不經意間提到希望成為國內這個時代頂尖企業家中的一個后,又馬上撥轉話頭,表示歷史上先出頭的企業家,最終結果大多不理想,他稱自己“當然會因此恐懼”。
結論是,恐懼又能怎么樣?企業家精神還是要有,恐懼沒用。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馬云
以下為馬云談話實錄,來自新京報:
政府投資和出口最拿手,消費他們沒辦法
拉動中國經濟的是三駕馬車,其中兩駕——投資和出口,政府做得最得心應手,但是搞消費他們沒辦法。消費是企業家做的事,消費成熟,才意味著市場經濟的成熟。
中國的內需遠沒被挖掘出來,這是個緩慢的過程,投資和出口拉動經濟是快,但快的吃完了,中國就要適應這種慢。其實中國現在也不慢,5到6個點的GDP,慢在哪了?
未來5年到15年,消費時代一定會來臨。我們有那么多年輕人,應該鼓勵大家消費,消費是對未來的信任。
上了年紀的人才考慮積蓄,你看今天的80后、90后,更敢于花明天的錢。我們應該學會花明天的錢,花別人的錢,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美國在里根上臺之前,就是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里根上臺后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需求拉動,讓年輕人花明天的錢,花別人家的錢。全世界過這一關過得最漂亮的就是美國,中國為什么不可以呢?
阿里作為互聯網企業,可以帶動年輕人、鼓勵年輕人,讓他們參與到消費的活動中來,現在每年的雙十一,這些消費者都在證明,中國的消費潛力巨大。其實很多企業都可以做這個事情,阿里只是帶了個頭。
阿里敢這么做,是因為有強大的使命感,有優秀的團隊,堅強的耐心和足夠的時間。這可能跟核心團隊大多做過老師有關系,天生理想主義,也很實干。另外阿里招聘的員工,也基本有這樣的特質,他們可能不會像我這樣能“吹牛”,但想法都很接近。
5年前每個人平均在網上只花200塊錢,今天每個人在網上至少花800塊錢到1000塊錢,再過5年呢?每個人可能會花3000塊錢。我們專注投入的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那時候他沒錢,但有了在網上買生活所需的習慣,等到他25歲、30歲的時候,他們就有了購買力。
以前我們沒有想過,汽車可以在網上買,房子可以在網上買,只知道衣服、鞋子、茶杯能在網上買,所以今后單位人均的網上消費會越來越高。我不擔心它的增長,更不擔心它的不增長,我關注的是把這個生態建好,企業的漲落就像春夏秋冬,冬天過去了,明年還會有春夏,四季分明。
企業若總想從政府手里要資源,不會有出息
這幾年,我國的反腐力度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腐敗對一個國家的傷害是巨大的,有受賄就有行賄,兩頭都要堵住。
習大大說過,我們國家反腐是下了“壯士斷腕”的決心,在這種決心下,企業如果還去行賄,這個市場、社會就沒希望了。作為企業,不管出于何等理由和借口,行賄都應該杜絕。我們商人一直在倡導公平的交易、營商環境,如果再去行賄,無疑是破壞了這個環境。
阿里巴巴也許不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但這么多年來,我沒有給任何(向外面)行賄的機會。
企業難道只有行賄這一條路才能做下去嗎?我想這是一個借口。要把企業做好,遠不只是“不行賄”,“不行賄”應該是做企業最基本的底線,如果連“不行賄”都做不到,那就不要做了。老板給官員行賄,樹立的榜樣就不對,底下的員工就可能受賄,整個企業就扭曲掉了,一個企業要是靠行賄把生意做大,不配稱作企業。
中國的市場經濟發展了30多年,到現在還不夠完善,法制環境也不完善。在這種環境里,人心比較浮躁,價值體系、價值觀的定力還不夠,而市場經濟卻在高速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商關系出現所謂的混亂,也是正常的。
經濟高速發展,沒有完善的法制環境、市場體系、價值觀體系,就像營養豐富的地方容易滋生細菌,道理是一樣的。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這個過程,美國有過,日本有過,香港也有過,廉政風暴我們在電視劇里都看過。只是人家是過去有,我們現在有,到了該解決的時候。
隨著社會法制、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商人的自信和對自身價值的認同,政商關系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健康。
中國的政商關系敏感,是因為政府作為驅動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的主體,手里掌握著大量的權力,商人在中國還不是主流,很多商人是被看不起的。我和那些年輕的企業家講,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自己看不起自己,那就更沒人看得起我們。
我們創造財富、創造稅收、完善社會,讓普通人有尊嚴,商人在整個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能說中國進入了商業社會,而自己的思想還停留在農耕時代。
向政府提出我們對經濟的感受和思考。政府是協調治理社會發展的主體,商人是經濟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有責任告訴官員,實際情況是怎么回事,下面的水(經濟狀況)比你想象的燙還是冷。
我要代表我的客戶,那幾千萬的中小企業,他們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代表他們講講對經濟環境的看法和感受,企業家應該成為經濟活動的科學家。
今天你們看我任何一次與政府間的交流,我們任何一次發聲,都是希望為中小企業說話,為創業者說話。
我剛成立公司時就說過,如果一個企業總是想著從政府手里爭取資源和利益,是不會有出息的,企業也不會做好,企業應該想著向市場要利潤。
政府和企業應該相互尊重,政府要做好政府的事,企業就要把就業做好,納稅做好,把員工的生活照顧好,把客戶照顧好。
阿里是生態不是帝國,帝國幾個有好下場?
娛樂是一種很重要的非物流電子商務,GDP里面如果加上娛樂和體育,中國的經濟才能持久,在GDP里,如果這兩塊占了一定的比重,國家就很牛了。
未來10年,我們關心的是“happiness and health”,娛樂和健康。比如今天的霧霾為健康埋下了隱患,在未來20年,我們會為今天的污染付出慘痛的代價。為了面對未來的問題,我們做了大量投資,比如阿里健康。
另外你們看到今天誰都不高興,無論有錢的沒錢的,當官的不當官的,我們如何讓人們有更好的精神追求?人都有兩樣食物,一種是吃進嘴里的糧食,一種是耳濡目染的精神食糧,阿里既然影響了那么多年輕人,就要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文化產品,不是整天看神劇。
房地產我們就不想做。其實阿里不做的東西有很多,我們做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小企業的生態環境,我們從來沒說阿里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阿里不做電子商務,而是幫別人做電子商務。比如阿里從來沒自己買東西、賣東西,而是幫別人賣得更好、買得更好、管理得更好。阿里做投資也不是自己做,是讓別人做。
阿里投資的企業不理想嗎?比如UC現在的發展勢頭不好嗎?高德地圖過去沒超過百度,現在超過了不好嗎?我們只是沒宣傳而已,買來的零部件裝在身上,一定不如身體自帶的零部件自如,但這么做就是為了讓別人成功。當然,有時盡力了也未必成功。企業界失敗的案例太多了,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的并購,不可能每一個案例都成功。
因為是生態,所以它生生不息,因為是生態,所以它也有春夏秋冬。我們希望的是在這個生態里,崇尚誠信、努力奮斗、不斷學習、敢于創新的企業能夠成功,我們幫助年輕人和小企業做創新、創意、創造。
阿里不是帝國,帝國必須搶占,必須猛沖猛打,有幾個帝國有好下場的?
歷史上出頭的企業家下場都不好,我也會恐懼
企業家階層不自信。企業家這個群體沒有被社會真正的認同,價值被扭曲了。我們什么時候看過企業家精神被整個社會所尊重?音樂家被尊重,設計師被尊重,認為他們從事的是藝術,而做企業不會被看成是藝術,而是土豪。
中國社會對商人的理解,士、農、工、商,我們排在最后,都覺得商人做事情是唯利是圖,馬云和政府打交道一定是為自己游說。而實際上,商人做生意肯定要逐利,就像藝人工作也要逐名,與官員為伴的一定會有權力的運行,這是社會分工決定的,不能因為商人逐利,就把商人看得很低。
我屬于另類??赡芤驗槲夷X子里想的東西和大多數人不一樣,我不覺得這種關注意味著自己有多被尊重??赡苡腥擞X得我現在這樣是被尊重,但我不希望是馬云自己有這一天,而是身邊那么多中小企業有這一天。
國家現在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經濟活動的主體一定是做企業的人,我們進入了商業社會,機遇擺在面前,不能再有農耕思想。
其實企業家也分為生意人,商人和企業家。這是有基本差異的。生意人是有錢就賺;商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些錢我是不賺的;企業家賺錢只是他的基本功能,擔當社會責任才能稱之為企業家,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和價值,我的企業和行業是影響社會的進步,他想的問題遠遠超過生意的本身。
中國需要創業創新創造。經濟社會的主力部隊是企業家。做企業不是誰都可以做的,100個創業者,95個會死掉。
國外的比如巴菲特、蓋茨、扎克伯格、索羅斯,國內的像老柳(柳傳志),都是我欣賞的企業家。其實人在小時候都有偶像,但長大了會發現,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優點,就連我自己可能都會被一些人當偶像,我心想別扯了,我遠看還行,離近了看也就那樣(笑)。
我首先是把自己定位在一個普通人,很幸運把企業做出了些名堂。以前我是老師,是知識分子,那時也會看不起商人,但當我去做企業的時候,發現做企業真辛苦。
我們不像美國、日本、歐洲這樣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誕生了龐大的企業家群體,他們證明了自己,我是努力希望成為國內這個時代一兩個頂尖的企業家,但歷史上先出頭的企業家,最終的結果大多不理想。
當然會因此恐懼,但恐懼又能怎么樣?不干了?企業家精神還是要有,恐懼是沒有用的。
企業家應該有更多的社會擔當,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和價值,要想著自己的企業和所處的行業能促進社會的進步,為整個社會造福。
我沒用過淘寶,說到底我沒精力花錢
當初做淘寶就覺得這東西挺好玩,做出來能掙點錢也挺好,做著做著就做大了,這時社會對你有期待,員工對你也會有期待,這種期待超越了對金錢的追求。
現在最難,越來越難。做海博的時候就那么兩個人,干得不順大不了找別的工作去了,現在要扔下就亂套了,可能最少也得影響1500萬到2000萬人的就業和生活。
做海博的時候是身體上的累,現在的累是心上的。2009年金融風暴,廣東倒了很多企業,我看其中一個老板把企業賣掉以后接受采訪,說終于可以好好地睡一覺了,不用眼睛睜開再擔心兩千人的工資怎么發,企業要經營再去哪找貸款,營業額到多少才能交上房租完成利潤。
今天我做互聯網企業,不是為了掙錢,而是從商業的角度完善社會,這樣才有樂趣,才能堅持,如果只是為了掙錢,誰還這么拼呢,我退休十次都可以了。
我沒在淘寶上買過東西,說到底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花錢,但我會關心淘寶,聽別人怎么說。
生活方式不是我改的,是我們的團隊,是無數的年輕人把生活方式變成了這個樣子,這里面跟我有沒有關系,也有一點,就是把年輕時的想法付諸實踐。
我很高興阿里影響了中國的年輕人,我們今天的很多努力,就是讓中國的年輕人更樂觀地看待未來。但衡量阿里是否成功,未來20年到30年,還要看對世界有多大的影響。如果只有我一個人,我不會有這個想法,現在阿里有34000名員工,我覺得可以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