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8日,海通國際資本有限公司及野村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作為聯席保薦人,嘀嗒出行正式啟動IPO,于10月8日赴港遞交招股書。
得益于“網絡效應”帶來的訂單增長,嘀嗒表現出了強勁的業績增長能力。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嘀嗒全年收入分別為0.49億元、1.18億元和5.81億元,2018年、2019年同比增長分別高達140.8%和392.3%,三年增長近十二倍,表現尤為突出。
得益于先進的“輕資產、低變動成本”的商業模式,嘀嗒表現出了較強的可持續盈利能力。從毛利來看,嘀嗒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全年毛利分別為0.24億元、0.69億元、4.62億元。2020年上半年毛利為2.55億元,同比2019年上半年增加1.16億元,增長近一倍。
2020年上半年(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嘀嗒實現收入3.1億元,經調整凈利1.51億元,經調整凈利率為48.6%。在經營現金流上,嘀嗒2019全年創造經營性現金流近4億元,2020上半年,仍創造1.3億經營性現金流。這意味著在遭遇“疫情”沖擊的極端情況下,嘀嗒也依然展現出了良好的自我造血能力,為各項業務健康可持續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中國各級監管機構發布一系列政策及指引,以應對交通擁堵及碳排放,包括致力于在完善的監管框架下促進順風車發展及改革中國傳統出租車行業。如2019年交通部及其他12個部委聯合發布的《綠色出行行動計劃(2019–2022年)》,同年中共中央及國務院發布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以及國務院于2016年頒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招股書在嘀嗒的競爭優勢部分提到,嘀嗒“以配合監管舉措為長遠目標”,就過去六年的發展歷程而言,嘀嗒堅持與監管相向而行,無論是出租車還是順風車,均是在不增加道路車輛的前提下,通過技術、數據和模式創新來推進出行服務的供給側改革,讓現有存量汽車發揮更大效能,在社會資源最優利用的同時,實現環境影響最小化,基于這一出發點,嘀嗒走出了一條有別于網約車的,用賦能、和諧、共贏發展理念重塑大眾出行生態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