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昨天提交一份非常好的季報:2017財年第一季度凈收入為762億元(約111億美元),同比增長41.2%。
更重要的是,這是京東首次實現GAAP下的單季盈利:該季度凈利潤3.56億元,而上個季度是虧損16.66億元,去年同期則是虧損8.67億元。
受此財報影響,京東股價高開于37.88美元,最終收盤價位38.56美元,增長了7.77%。
接下來,我們將從財報數據中詳細看看這次盈利如何實現的。
盈利是如何實現的?

京東一季度的經營費用是753.83億,經營利潤為8.43億;去年同期的經營費用為548.35億元,經營利潤為凈虧損8.65億元;上個季度(2016年第四季度)的經營費用為806.95億,經營利潤為凈虧損4.42億元。
顯然,從經營利潤上看,京東這個季度有了極大改善,我們將經營費用及其各項成本所占凈收入比例進行對比,列成表格如下


簡單來看,經營費用占凈收入的比例下滑、經營利潤扭虧為盈的主要原因在于收入成本占比下滑、物流成本占比下滑及市場營銷費用占比下滑。
其中,占比的絕對值變化最大部分在于收入成本,占凈收入比例降到了84%以下,這也是京東昨日回應網易科技關于凈利潤為正的原因:規模效應導致了毛利率上升。
但,相對比例變化最大的部分則是在于市場營銷部分,其環比下滑26.1%的速度遠高于營收環比下滑5.02%的速度,同比28.01%的增速也遠低于營收同比41.24%的增速。
這也是在財報分析會議上,京東首席財務官黃宣德為何強調一季度盈利狀況好跟促銷活動比較少有關,“在損益表方面,京東表現得非常好,但請注意,京東在第一季度的市場營銷投入通常相對較低。例如在第二季度,京東在每年6月18日的店慶日營銷投入非常大,我們會向用戶大規模返利。”
GAAP 下凈利潤與非GAAP 下凈利潤為何差距這么大?
GAAP下凈利潤3.56億、非GAAP下凈利潤14.37億,兩者之間的差距達到10.81億元,這其中的差距是怎么造成的?
根據解釋,這些主要是源于股權激勵、收購所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及其他一些非現金收益(或損失)項目的凈收益或損失等等。
從本季度的情況來看,這個差距主要是來自于股權激勵、收購所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詳情參閱下圖:

以這兩塊計算,本季度股權激勵部分總計約6.13億元,無形資產攤銷約4.42億元,兩者共計10.55億元,與此前計算的10.81億元相差不遠。
多數情況下GAAP凈利潤與非GAAP凈利潤的差距主要源自這兩項,但也有例外,如上個季度(2016年第四季度)京東GAAP凈虧損16.66億元,非GAAP下凈利潤為5.46億元,兩者差距達到22.13億元,而該季度京東的股權激勵為7.37億元,無形資產攤銷為4.51億元,兩者合計11.88億元,離22.13億元差距有點大。
嗯,看財報真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