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Alphabet)老板 Eric Schmidt 一直都是人工智能堅定的支持者和投資人,他曾參與 Google 的無人駕駛汽車和 DeepMind 搜索引擎專案,并在之前一直告訴人們不用害怕人工智能。
最近,在《時代》雜志的專欄,Eric Schmidt 稱人工智能為世界上的許多難題帶來解決方法,為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帶來革命。但他強調,開發人工智能“需要正確的方法”。他認為開發者、研究人員和公司在探索人工智能的時候應該遵循 3 個原則:
“首先,人工智能應該讓很多人受益,而不是一小部份人受益。”
Schmidt 堅持認為改變生活的科技應該讓每個人受益,而不僅僅是企業受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潛力,確保人工智能的服務物件一直都是人類的共同利益。”他們這樣寫道。
人工智能的研究“應該開放,負責和讓社會參與”
Google 和 Facebook 最近都開始為他們的人工智能研究帶來了更大的透明度。 Facebook 最近公布其下一代的“Big Sur”人工智能硬件框架的資訊,并表示將開源其設計細節;而 Google 則開源了其人工智能引擎 TensorFlow的程序碼。但關鍵的是,這兩家公司都沒有透露他們用來訓練、測試和加強他們的人工智能演算法的資料,這些資料可能是決定他們成功的關鍵。
“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應該建立最佳實踐,防止意外的后果。”
在開發系統的時候,研究人員需要不斷問自己,他們訓練人工智能系統時使用的資料是否正確,他們需要考慮自己的研究是否有任何副作用,以及系統內是否有足夠的失效保護。“應該有一個核查系統去評估 AI 系統是否在按照預定軌道發展。”Schmidt 這樣寫道。
人工智能正在迅速從科幻小說走進我們的現實世界。如今,我們所擁有的智能系統可以說明我們診斷癌癥、安排約會或者打掃環境。就目前看來,我們似乎還不必擔心電腦系統會引發世界末日。
但是如果真如科學家和思想家所言,一旦我們破解了人工智能系統,讓它們可以真正獨立思考和移動,那么不久后他們在智力方面就會超越我們。為了控制這種局勢,我們應該在當下就擁有清楚的憂患意識,積極塑造人工智能向預設的方向發展,讓它造福人類,而不是破壞人類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