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寫一篇羅永浩2015年采訪回顧”的任務時,我忽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并不容易完成的選題。
與2014年的頻頻為自己 辯解不同,2015年羅永浩已經很少接受媒體的采訪——除了它的老朋友。我想了想,這樣的所作所為或許也可以讓人理解。一方面,前來采訪的媒體大多“不懷 好意”,意欲從老羅嘴里挖出各種猛料來充斥第二天的互聯網版面;另一方面,老羅自己向市場的所謂“妥協”似乎也讓它不再高傲。

羅永浩語錄2015:現實之下殘存的一絲驕傲
所以,羅永浩在今年并沒有接受過我們的采訪。
如 果完整看過老羅今年的三場發布會,我們會發現他和去年相比變了,變得有了自我克制和約束,變得更像一個“企業家”。但時不時地,老羅還是會在一些場合表達 出自己骨子里剩余的那么一點“天生驕傲”。那么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羅永浩在2015年給我們留下了哪些“名言”。
今年4月底,羅永浩在新浪微博上公開回應了一位網友“你為什么要做手機”的疑問。面對這位網友“給我一個有高度的解釋”的要求,羅永浩的回答是:
“我 從小有造物的工匠情結(淵源);成年后最熱愛的東西是數碼產品(激情);絕大多數的現代人都喜歡數碼產品(需求);我懂UI設計和ID設計,在人機交互和 營銷方面是天才,湊巧又會運作企業(超低概率優勢),這行業唯一的聰明人死了(機會);和無聊沉悶的傳統行業比,科技行業有無限的可能性,能通過處心積慮 地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來獲得事業的發展,讓我享受工作遠超過享受生活(愿景、使命和理想),大概就是這些。”

羅永浩微博回復1(圖片來自新浪微博)
這行業唯一的聰明人死了,顯然羅永浩指的是誰大家很清楚,面對鋪天蓋地的疑問,老羅將自己的興趣愛好與“解放全人類”的理想結合在一起,對這個問題做了巧妙的回答。而在這其中,人們仍能看出他的不服輸的心。
8月2日晚上,羅永浩用錘子便簽悄悄更新了一篇微博,在這篇微博里他第一次正面回應了有關“做手機與賣情懷”之間的關系:
“優 秀的品牌都不是簡單地販賣東西的,蘋果販賣的是改變世界的創新精神和非同凡想,星巴克販賣的是調性和第三空間,萊卡販賣的是逼格和傳奇。沒文化或缺少品牌 能力的企業才會硬邦邦地論斤賣東西。錘子科技作為一個能輸出價值觀的企業,產品做得異常優秀出色的情況下,營銷上販賣情懷和理想主義是再自然不過的”。

羅永浩微博回復2(圖片來自新浪微博)
一 直以來老羅都從不避諱自己忠實果粉的身份,而面對網上有關Smartisan T1情懷加成的言論,老羅還是在將錘子科技與蘋果、星巴克、萊卡相提并論的 同時順手黑了一把友商。但這次他顯然聰明了很多,因為你判斷不出他到底說的是誰,而這一現象又是當時行業普遍存在的,言下之意是什 么?Smartisan T1是一類手機,你們都是另一類手機……
但很快老羅就被一個數字加一次意外無情打擊,8月底的堅果手機發布會讓人們足足看了50分鐘的二維碼,所謂的技術困難讓會場變得焦躁不安。當老羅上臺、放出Smartisan T1 255626部的銷量數字時,他妥協了:
“我做得不夠好,我欠大家一個商業的成功。”

這是Smartisan T1 一年的銷量
在這之前,羅永浩完成了從一個憤青工匠到一個企業家的轉變,但在Smartisan T1并不漂亮的銷量數字下,他知道這個品牌也需要做出一點改變了。產能危機、降價、低銷量的組合拳時刻提醒老羅要正視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于是,錘子科技的千元機就此誕生。
總 的來說在堅果手機身上我們還是能看到老羅的一種堅持,一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勁兒,雖然這股勁兒在不到千元的售價面前顯得有些蒼白。 Smartisan T1是一個設計上功能上成功的產品,但不是一個商業上成功的產品,放下一部分曾經的倔強與固執,羅永浩通過堅果手機在探尋另外一條 路。

在堅果手機身上我們還能看到一種堅持
所謂“好事多磨”,在Smartisan T2發布前,代工廠中天信傳出了倒閉的消息,各路媒體一哄而上匆忙撰稿,各種行業分析形勢預判都指向Smartisan T2供貨前景黯淡。老羅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沒說太多,就下面這些文字:
“跟前輩企業家的雷軍黃章任正非們比,我們的創業過程只有些磨難,遠談不上血淚,不要哀鳴,不要憤怒,要默默擦亮手里的武器,準備下一次的戰斗。我們愛我們的倒霉工作,也愛這千瘡百孔的世界”。
稱不上恭維的一段話將羅永浩的辛酸和盤道出,確實錘子科技在這個行業年頭太短、根基太淺,與廝殺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手機廠商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但話說回來這世 上又有什么人什么事是輕松的,付出-回報是永恒守則,代工廠倒閉了可以再換一家,人心聚攏就能恢復元氣。羅永浩在關鍵節點的關鍵言論讓人們感覺到這是一個負責任的所謂“企業家”應盡之責,而不是當初年少輕狂的無謂謾罵。

老羅在PPT上對蘋果的“超越”
昨晚的Smartisan T2發布會上,老羅用一張PPT的cosplay完成了對iPhone的“超越”。羅永浩從來都是堅定的果粉,但在他的內心始終 有一個理想,哦不,說成夢想可能更準確。或許他這一生也無法企及喬布斯等著名企業家的高度,我們可以嘲笑他,然而——
“但我覺得如果他們活著,不會喜歡左邊的這些手機”。
這就是羅永浩的2015,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