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人民日報上刊登了“魅族手機12年工匠精神”的廣告,主畫面為魅族創始人J.Wong(黃章),以及他的格言“3D打印出工業品,親手打磨后是工藝品”。而在互聯網時代,談到“工匠精神”自然少不了J.Wong。

不善言辭的J.Wong,是這個時代企業家的一個另類,他專注、吹毛求疵、偏執,連主打“工匠精神”情懷的老羅,都承認J.Wong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指工匠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提倡“快”的互聯網時代,“工匠精神”似乎已被許多企業所遺忘,魅族且堅持“工匠精神”走到了今天,成為國產手機的精品品牌。“工匠精神”更是需要來自內心的熱愛,對于極致的追求。
坊間已有不少關于J.Wong對于生活以及魅族產品極致追求的一些小故事。
曾手持鍋碗瓢盆,瘋狂的研究做粵菜。雖家中有五個粵菜廚師,但食材等方面仍由他親自把控,標準之嚴以至于他最終選擇親自種菜。
買了一棟別墅,然后拆了,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再建。自己購買木料,設計、并手工打造家具。
2005年建魅族辦公大樓時,公司飯堂因為地板J.Wong不滿意,前后砸了三次。
將生活中的“工匠精神”,注入了魅族的產品。
2007年,魅族正式轉型智能手機研發,對智能手機硬件的理解幾乎為零。國內許多“山寨機”廠商基本均是采用MTK芯片套上個外殼直接銷售。魅族第一款手機M8,不僅在芯片上選擇了與iPhone 3GS一致的三星S3C6410芯片,系統更是采用原非手機系統Win CE進行深度定制。歷經兩年,M8的誕生跌跌撞撞,成為國內首款使用電容屏、首款支持Wi-Fi/WAPI的智能手機,全球首個采用Win CE的手機操作系統,成為國內智能手機的一個里程碑。
在魅族M9離預定發布僅剩兩個月時,J.Wong忽然要求更換當時最為頂級的Sharp 960*640分辨率的ASV LCD屏幕。對于當時技術并不成熟的魅族來說難度遠遠超想象的,但J.Wong的“一意孤行”工程師只能埋頭硬上,導致M9推遲了一個季度上市,要知道的是,一年后發布的小米1手機也才使用854*480分辨率屏幕。
魅族MX3手機原型采用最為原始的打磨方式,由J.Wong使用原木進行手工打磨,進行3D掃描后,再對內部硬件進行布局設計,以尋求最極致的手感。當MX3工程機送到J.Wong手中,經過一番把玩后,J.Wong發現手感與原手板不同。經過3D掃描,發現MX3與原手板后蓋弧度相差了0.07mm,對此魅族耗資近百萬進行了修改,報廢了5套準備量產的模具。
“工匠精神”已成為自然而然。
2015年融資后,J.Wong已不再那么偏執的掌控魅族,用更開放的態度去接納市場的聲音。但J.Wong的“工匠精神”早已融入魅族的每一位工程師中。一位魅族硬件工程師稱,公司的每一位工程師都已接受在各種細節上打造完美,吹毛求疵的態度,在產品開發上甚至不惜成本都要做到最極致。
PRO 5魅族首次采用2.5D玻璃屏幕,初期方案整機的厚度需增加0.3mm,前兩次試產效果均被設計人員自己否定。硬件設計團隊通過對內部結構設計優化設計了3種解決方案,并通過實際樣品裝成整機進行仔細把玩,最終PRO5相比于不采用2.5D玻璃僅僅增加了0.1mm。
為解決PRO 5背部T槽高度差導致的刮手問題,在開發之初,魅族硬件團隊準備了3個解決方案,3套開發人員進行同步驗證。最終解決方案增加了CNC加工時間近20分鐘,每部手機增加了15元成本。
在缺乏“工匠精神”的中國市場,“工匠精神”被人們所稱贊,已然成為一種營銷方式。我相信只有發自內心對于產品的熱愛,才能講出好的故事,打動消費者,成功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