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蘇寧和京東圍繞“服務”大做文章,成為近期零售行業一大看點,雙方在服務上的針鋒相對,受到媒體和業內的廣泛關注。
京東緊急上調服務標準 但僅限三包內的空調品類
或許是感受到蘇寧“ 30 天包退、 365 天包換”服務的壓力, 3 月 6 日晚,京東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宣布“京東空調‘三包問題一年只換不修’服務” 正式上線。根據京東官方解釋,在京東購買空調的一年內,因硬件性能故障,機器不能正常使用的,可申請該服務。
在筆者看來,服務提升對消費者來說當然是好事。不過相對蘇寧家電“質量問題 30 天包退、 365 天包換”服務而言,京東僅“空調一年只換不修”更像是臨時應急的舉措。上周五,蘇寧“ 46 項服務承諾”和京東“ 36 項承諾”出街廣告當街撞車,引來網民關注。而其中“ 30 天包退 365 天包換”為蘇寧的核心服務,相較于京東的 180 天包換服務,翻了一倍。這讓京東的服務承諾一經推出就面臨尷尬,所以其迅速上調服務標準以應對,也在情理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京東上調后的服務有兩個限定條件:一是局限于自營空調品類;二是限定了三包條件。反觀蘇寧的 “ 30 天包退, 365 天包換”服務,則覆蓋所有自營家電品類,只要出現“質量問題”,均可享受該服務。

也就是說,京東緊急調整的服務標準仍然低于蘇寧。
高標準的服務 考驗平臺供應鏈能力
是京東不想把標準定的更高?當然不是。高標準的服務,需要平臺自身供應鏈有較強的整合能力,還要得到整個供應鏈的支持。畢竟,服務承諾不是開玩笑,喊出來就需要做到。
以大家電為例,送貨安裝,蘇寧在很多年前就開始組建自己的安裝團隊,并自建物流來提升送貨效率;但是在售后服務,比如說退換上,也肯定是需要品牌的支持力度的。品牌為什么要支持蘇寧,這其實都是雙項的,平臺的渠道優勢明顯、口碑好,能給品牌帶銷量,品牌也樂意與平臺一起合作,無論是反饋消費者還是提升售后服務空間,形成良性循環,強者愈強。
說白了,作為蘇寧最核心的零售業務,整個大家電的供應鏈可以說是非常強勢,這也是蘇寧敢于喊出 46 項服務承諾,提出“ 30 天包退, 365 天包換”的根本原因。
那么回過頭來看京東,其服務標準低于蘇寧,并且在倉促應戰之后,將空調的服務有條件限制的提升到“ 365 天只換不修”,不是不想覆蓋更多品類,暴露的正是供應鏈上的不足,想來,在這一輪服務戰京東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