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中旬,林中華來中國做投資,他當時的身份是IDG資本合伙人。
一年后,他和另一位IDG合伙人李豐共同創辦了峰瑞資本(FreeS),主打投后服務,引入高勢能LP,研發LP管理軟件,并對傳統VC的管理費和收益分成(Carry)作了變革。
作為投資人,林中華的從業經歷豐富且多元。從沃頓商學院畢業后,他先后在高盛,Greak Oaks VC, IDG資本工作,參與投資了超100家初創公司,包括Trulia, Stubhub, Invite Media, Flatiron Health, JoorAccess, CourseHero, Evernote, Uber等,側重于平臺性企業、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移動、企業軟件等領域的投資,并注重中美跨境投資。
林中華熟悉中美兩地市場的優勢。 “很多時候我們在國內能拿到好項目,是因為我們很了解國外,所以對國內創業公司能提供更多資源和幫助;反過來也一樣,現在有不少國外初創公司來中國,會找到我們幫其對接資源。”林中華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說道。
峰瑞資本主導中美跨境投資,在紐約設立了辦公室,他們在美國投資通常與大型基金合作。旗下的美元基金已投資了兩個項目,美元基金的LP包括主權基金及大型互聯網公司。
峰瑞資本管理著一支20億的早期基金,主投天使輪,種子輪或A輪,他們希望盡量成為第一個機構投資人。目前已投資了20幾個項目,大部分是A輪或Pre-A輪項目,包括順順留學,友道金融,百場匯,停簡單等。
同時設有三個專項基金,主投Pre-IPO項目,比如Uber Global和三只松鼠。這樣既可以用傳統模式賺錢,又可以不斷嘗試,引領VC界變革。
LP管理軟件創新
峰瑞資本的LP約九成都是大型機構,剩余一小部分是高勢能的個人,他們通常是一些互聯網,金融,媒體等領域的高管,也有律師,被投公司的創始人等。將投資門檻放低至100萬人民幣,引入這批高凈值個人LP主要還是希望他們能幫到創業者。
為了更好地管理個人LP,峰瑞資本正在研發一套LP管理軟件,個人LP和創業者可以通過APP消費內容。“他們可以瀏覽到峰瑞資本看過未投的項目,被投項目,創始人背景,現有運營數據等內容。”林中華告訴騰訊科技,“這個系統會追蹤誰瀏覽過什么內容,這個項目是誰領投的,誰推薦的等等。”
重投后,給期權
創業維艱,創業者不知道何時會遇到怎樣邁不過去的坎,若有投資人像保姆那樣呵護著你,為你遮風擋雨,相信對于大部分創業者而言,肯定是一劑強心劑,對于首次創業者更是如此。
受峰瑞資本青睞是一件幸運的事。因為它將投后服務做得很重,旗下的六大部門覆蓋了公關團隊,互聯網團隊,招聘團隊,法務和財務團隊,增長團隊,并購與退出團隊。目前約20人,并在持續擴充中。
峰瑞資本的創始合伙人擁有創始股份,并設有一個很大的期權池,留給后面加入的優秀人才。比如提供技術支持的兩位互聯網團隊成員都有普通合伙人股權,一位是Facebook早期員工,另一位創辦并賣過公司,外加其他部門的幾位,確切來講,投后服務團隊中有一部分就是普通合伙人。
林中華稱,他們還創建了創始人群,只要被投公司提需求,他們就會幫。不同公司有不同短板,峰瑞資本愿意彌補他們的短板。如他們投資的三只松鼠,百場匯對PR需求較強,峰瑞資本就給他們開課,并讓其相關人員接受培訓,這樣即便沒有PR基因的團隊也能對外應付自如。
一家做B2B企業服務的被投公司BeeCloud創始人黃君賢告訴騰訊科技,峰瑞資本會在各方面給予幫助,對于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新產品剛推出后,峰瑞會幫忙對接重點客戶試用。
同時,峰瑞互聯網團隊會提供技術支持,定期舉辦會議,開放日活動,技術問題只要拋到微信群就有技術大拿來回答。這項增值服務是相對少見的,林中華對此表態說,“我們就是一家服務型公司。”
如何識人?
Andreessen Horowitz聯合創始人馬克·安德森說過,他選項目時會看重市場和技術,但最終90%左右的決定都圍繞著人。他會看這個創始人是否有足夠的勇氣,能否在逆境中不氣餒,是否足夠聰明。那么林中華會用哪些指標來看人呢?
“關鍵看他在擁有多少資源的前提下做成了多少事。只有把這個事看清楚了,就能判斷出團隊執行力等其他因素。”林中華告訴騰訊科技,“如果一家初創公司在沒有太多資源的情況下,能組成團隊,吸引優秀人才,團隊又足夠的磨合,在沒錢的情況下做成一些事,這是我們最看重的。”
林中華舉例說,他剛投資了一家公司,幾位年輕人利用平臺創造新內容,在沒融資的情況下,實現收支平衡;他此前在Great Oaks VC工作時,投資了一家眼鏡電商Warby Parker,一開始不盈利,但眼鏡每周銷量都極好。所以很多時候,他通常會反問自己,如果換作是我們,能否做到?
另一典型案例是紐約的一家廣告服務公司Invite Media,創始人Nat Turner當時是沃頓商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但他16歲時就賣掉了一家在線食品配送公司,18歲賣掉了一家100萬美金的公司,是一名連續創業者,且當時Invite Media已與視頻公司建立了合作。
林中華認可并投資了這個項目,后來Invite Media被谷歌(微博)以8000多萬美金收購。兩年后,Nat又創辦了一家腫瘤大數據創業公司Flatiron Health,林中華告訴騰訊科技,這次他對項目沒多問就作了投資,就是看中Nat這個人。
VC裂變
傳統風投機構LP每年需要交2%左右的管理費,但峰瑞資本意識到這一機制的弊端,但結果正如李豐所言,“最努力時未賺到最多的錢,賺到最多錢時,未必是我最努力的時候。”
所以,峰瑞資本引入對賭條款,承諾在基金到期日時,若收益率低于3倍,基金方將全額退還管理費;若收益高于3倍,則收取更高的分紅比例;回報率超3倍或以上,將收取更高分紅。
峰瑞資本鼓勵大家推薦好項目。內部人員推薦投資后,可獲該項目8%的收益分成;外部人員推薦投資后,也可獲得5%的收益分成。
那么,峰瑞資本對原有規則的挑戰是否一帆風順?從其在資本寒冬中募集的資本來看,投資人對VC界變革還是充滿期待的。但其加碼投后服務,重度參與這個“度”到底如何拿捏似乎很微妙,也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