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騰訊只做兩件事情,連接器和內容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如此表達騰訊的戰略意圖。
在去年兩會上,馬化騰大談騰訊的連接器屬性,“互聯網+”的概念備受投資者和資本市場熱捧,到了今年,馬化騰首次將“IP”和“泛娛樂”提到了兩會提案上,實際上,騰訊互娛是泛娛樂最早的提出者和踐行者,在2011年就在布局“泛娛樂“戰略。
從這個信號釋放上看,騰訊在完成基本連接后,要開始豐富內容產業的建設,對于投資者和資本市場而言,這無疑將成為未來資本運作的重點方向。
“IP”和“泛娛樂”在去年就成為資本熱炒的概念,但凡和文化產業沾邊的企業和機構都要努力和這兩個概念拉近距離,一時間各種“XX互娛”蜂擁而至搞得產業看起來熱鬧,實際效果甚微,能搞清楚“IP”和“泛娛樂”到底是什么的人很少。
馬化騰親力親為地布局泛娛樂產業,可能會給投資者和創業者找到一些新的方向指引,就像去年的“互聯網+”一樣。
網絡文學的輸出能力要被引爆
保護知識產權是馬化騰兩會提案中的一個亮點,就騰訊目前主要經營的業務來看,網絡文學、視頻網站、動漫、音樂等業務均存在嚴重的盜版盜播現象,但唯有網絡文學被馬化騰“單獨舉例”,其他業務均為直接提及。

“網絡文學的版權輸出規模偏小,產業的軟實力尚未完全體現。”馬化騰不光在提案中多次以這種直接顯示的方式指出,也列舉了很多相關數據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為何如此看重網絡文學,因為就IP的生產環節來看,網絡文學是唯獨一個不需要“系統工程”來完成的,作者、作家依靠自己的才華“單兵作戰”即可完成,所消耗的人力成本是游戲、動漫、電影這種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的工程的百分之幾。
也就是說,從IP的獲取成本來看,網絡文學是“性價比”最高的,如果能夠對一個有潛質的作者進行投資,那么投資機構得到的回報將是數倍的。要知道,一個上億的制作項目,具體視作者參與程度,版權的價值一般可占股10%-20%。伴隨著產業的逐步深化和法制完善,這個占股還會持續走高。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網絡文學對于個人才華的依賴程度也是最高的,投資風險極高,若想持續穩定地獲得收益,就要將網絡文學的作者規模放大,將風險成本均攤。
為何要解放IP生產力
這次關于泛娛樂產業的提案,馬化騰指出了由于版權保護存在的不足,直接導致了專業及非專業群體和個體的創新能力尚未得到充分釋放。
為何馬化騰追著版權保護不放,因為騰訊的社交生態體系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基本成型,內容產業的豐富將形成連接后的各種場景。微信、QQ、QQ空間等產品都成為了名噪一時的“殺手級”產品,騰訊的連接器屬性已經得到業內的充分肯定,發力內容產業的時機已經成熟。

依靠著騰訊的社交生態,將IP孵化作為重點符合發力內容產業、發揮連接器作用的特質。
目前,閱文的生態體系中約有400萬創作者,絕大多數完全憑興趣創作,狀態不穩定。商業化的基座構成是“簽約作家”,作品有付費讀者,具備一定商業價值,閱文要求其每天更新至少3000字左右,回報是“在正常稿酬之外,提供1800-2000元左右的全勤獎”,簽約作家據說有數千人,一般每天工作3-4小時。
再往上是“大神級”作家,他們需與閱文簽訂約束性協議,也有機會享受閱文提供的各種宣傳資源,包括網站公推、QQ的分銷渠道等,大神作家的IP已具備銷售的可能性。
其中的佼佼者將躋身“白金作家”行列,這群人屬于稀缺資源,按閱文集團副總裁羅立的說法,閱文400萬作家隊伍中不過才數十人。

然而,大多數的興趣創作還是依靠著強大人口基數、進行所謂“天降英才”式的培育IP,相關法律法規保護的成型、類似騰訊這樣的巨頭參與,會讓這個產業進如“工業化”。
“工業化”和“解放IP生產力”并不是讓產業變成工業生產線、提供同質化的產品,而是提升整體生產質量。盡管個別大作還是需要創作者的天賦和靈感,但由于“工業化”的存在,可以保證大多數IP是60分以上的及格產品,在良品率提升的基礎上再去尋求超級大作。
以電影為例,工業化會保證大多數的電影都是值回票價,觀眾只要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作品,而不是費盡心思地只求躲避爛片。
至少,因為解放IP生產力之后,有了更多原創IP后,我們至少不用每次談及IP都去倒騰“美猴王”,能夠通過自主原創做出設計出屬于自己的“哆啦A夢”、“美國隊長”。
IP的價值需要被運營和整合
馬化騰在提案中闡述了“泛娛樂”概念,以優質IP為軸心、多種互動娛樂內容形態協同發展的思路意味著IP的價值若想最大化,需要多種娛樂載體的協同呈現。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新增人口數降低以及娛樂市場培育的成熟,娛樂市場的整體規模趨于穩定將是必然,IP以單一娛樂形態的出現難以獲得穩定的回報,這會讓經營IP變成一個賭博性質的“砸爆款”行為。

多種娛樂載體的協同呈現,這就不是單純地將文學作品改編成游戲,某款游戲大作改編成電影那么簡單,不光是要具備相應的發行、宣傳、銷售等能力,更要對IP價值內核有著充分認識。
目前,一些影視團隊并不理解IP內容的核心,追求“短平快”、高周轉,易導致改編不佳,達不到基本的市場預期。因此,知名作家南派三叔已承諾親自操刀電影版《盜墓筆記》,不做“那種一次授權完就不再參與的IP創造者”,此前網絡劇的《盜墓筆記》因不是本人親自操刀導致了網友的各種非議。
為達到市場預期,IP運營就要求投資方要時刻與IP創造者保持著緊密聯系,單純給予一個“高溢價”買斷版權難以獲得實際收益。也就是說,內容產業不光要用資本來“摘桃”,也得學會陪著種植者來“種桃”,高溢價、高資本的“砸錢”并不是內容產業的“萬能鑰匙”。
就數娛夢工廠長期觀察泛娛樂產業得出,騰訊互娛2016年年度的泛娛樂發布會上將以“生態”為主題,會對馬化騰所提及的“IP”和“泛娛樂”具體如何落地有著更為詳盡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