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1997年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被IBM“深藍”擊敗以后,復雜程度比國際象棋要大太多倍的圍棋也即將迎來人機世紀大戰。谷歌(微博)AlphaGo將在韓國對戰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全世界的目光都將聚焦于此。
“就目前來看,還沒有一個清晰的跡象表明誰勝誰負。”《紐約時報》資深記者、暢銷書《與機器人共舞》的作者約翰·馬爾科夫(John Markoff)近日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表示,以他對AlphaGo的了解而言,AlphaGo很可能取得類似深藍戰勝卡斯帕羅夫一樣的勝利。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一個多月前,馬爾科夫在接受采訪時還認為李世石會勝出。但通過最近一個月對AlphaGo的深入了解,他的預測竟然上演了一出劇情大反轉。
“在深藍和卡斯帕羅夫的對戰中,電腦可以學習人類的游戲規則,但反過來,人卻不能學習電腦的運算方式,我一直覺得這很不公平。”
馬爾科夫說,本次圍棋對決雙方各自擁有一定的優勢和劣勢。“在圍棋的高手對決中,時常會有超出前人的神來之筆,人類的優勢就是比AlphaGo更好地應對這些招式。而人類的劣勢則在于我們會疲倦,會有心理情緒的波動,而AlphaGo永遠不會有這樣的困擾。而且以AlphaGo的計算力,可能在與李世石對弈前會反復研究他從前的棋局,而李世石卻只能精選AlphaGo少量棋局做研究。不過這樣才更有趣地反應了人類與機器的區別,人類可以僅從少量的棋局中尋找出制勝招數,而機器卻需要大量學習才有少量進步,它們的學習效率比人類低太多了。”
不過,馬爾科夫同時指出,即使最終AlphaGo獲勝,也僅僅只能夠證明人類的程序設計能力和計算能力超強,并不能說明人工智能已經超越了人類。“這就是所謂的莫拉維克悖論,和傳統假設不同,人類所獨有的高階智慧能力只需要非常少的計算能力,例如推理。”
盡管電腦在諸多方面比人類要做得好,比如快速的數學運算,但馬爾科夫認為,人類通過自己的思想所產生的行動,電腦做起來卻很糟糕。
正如莫拉維克悖論發現者莫拉維克所言,“要讓電腦如成人般地下棋是相對容易的,但是要讓電腦有如一歲小孩般的感知和行動能力卻是相當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
馬爾科夫表示,只有當AlphaGo將來可以獨自去購物甚至去海灘度假的時候,我們才有資格討論人工智能是否真正戰勝了人類。
對于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和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等人此前所發表的人工智能將威脅甚至取代人類的言論,馬爾科夫不以為然。他認為,人類目前還無法真正知道什么是“自我意識”,在人類了解到“自我意識”的真相之前,不可能出現威脅人類的人工智能。
馬爾科夫相信,機器人的自主權,比如做出殺戮決定,對人類的確是一大威脅。不過,他同時指出,人工智能不會突然在某個瞬間爆發。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其發展都將會是循序漸進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