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3月11日,央視財經頻道播出的《遇見大咖》中,楊元慶首次直接回應1.18億元高薪酬的問題。
楊元慶表示,“我覺得薪酬的問題,大家所關心的這個問題,可能對于像聯想這樣的企業還是不太了解。實際上的話在我們并購了IBM個人電腦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面,薪酬體系的統一是我們一個很大的一個困惑。因為國內的員工拿著很低的工資,而我們并購來的員工按照國際市場美國市場的標準來拿薪酬,對于我自己來說,我不能比我美國的員工、美國的下屬、美國的高管拿著更低的工資,這個說不過去。我們董事會也是完全有薪酬委員會,而且請了像韜睿這樣薪酬的顧問來給我們定各個管理層的工薪,從來不是我自己定的這樣一個工薪,他們都要對標,同樣規模的企業他們的CEO的這樣子的一個標準,所以我的薪酬是這么樣子定下來的。但是即使是這樣子定下來,我也是很清楚和中國的企業比可能是比較高的,所以其實在過去幾年里,大家只注意到我比較高的薪酬,但是沒有注意到我每年都拿出相當一部分的比例。”
之所以完全引用楊元慶的這段話,刀客是擔心自己對這段話的理解出現偏差。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楊元慶的薪酬依據來源于兩個參考標準,一個是公司內部與美國員工和高管的薪酬,另一個是與同樣規模的企業CEO的薪酬。
實際上一個公眾企業CEO的薪酬,肯定是得到了董事會的批準的,別人無權對此說三道四。但對于聯想而言,由于聯想業績下降的影響,其實早在2015年初,楊元慶的薪酬就引起了行業的關注。

那么,根據楊元慶說自己薪酬的兩個依據,是否真的是這樣呢?
之前自媒體人在廣泛引起關注的那篇文章里,提供了楊元慶2004年到2015年的年薪,在這份數據中,2014年楊元慶的年薪是1421.8萬美元,而2015年的年薪是1944萬美元。
與聯想能最接近對標的國際企業是惠普和戴爾,那么2014年、2015年這兩家企業的CEO的年薪是多少呢?
2015年8月26日美國雇主評價網站Glassdoor發布了一份最新報告,在這份報告中顯示,惠普CEO的年薪是1960萬美元(雖然惠普CEO曾稱只拿1美元年薪,但從這份報告中可以看出,其作秀的成分據多),而此前的2013年,惠普CEO惠特曼的總薪酬是1760萬美元。
戴爾由于2013年完成了私有化,沒有公開性數據,而2013年的年薪是1390萬美元。
如此看來,能聯想直接對標的兩家PC廠家中,楊元慶和惠特曼、戴爾的薪酬相比,屬于中間水平,但與惠普CEO惠特曼薪酬相差無幾。
沒有公開數據顯示聯想美國高管團隊的年薪水平,所以楊元慶目前薪酬的第二個依據無法判斷。但在2009年6月份,在一份聯想公布的新聞稿中顯示,聯想前任CEO阿梅里奧的薪酬是1756.9萬美元,這個數據與目前楊元慶的薪酬相差不多。以此來推測,楊元慶1944萬美元的薪酬可能參考的是當年阿梅里奧的薪酬水平。
如果把對標公司擴大到IT和互聯網領域,楊元慶的薪酬比微軟、甲骨文、高通等公司CEO薪酬要低,但聯想的體量比它們想小得多。與谷歌、Facebook CEO的要高,當然與這些公司比較,并沒有太多的意義。對聯想而言,與惠普和戴爾比,才具有可比性。
雖然說楊元慶目前1944萬美元有合理的成份,但對于目前聯想業績情況的現實,楊元慶主動表示“降薪”與企業共同過點苦日子還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