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公眾或許對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這個名字知之甚少,然而他卻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作為谷歌新任首席執行官,皮查伊的愿景是將互聯網帶向世界的各個角落,同時贏回公眾對谷歌的信任。日前,BuzzFeed News駐舊金山辦事處負責人Mat Honan前后利用三個月的時間專訪了皮查伊,現將原文編譯如下:
3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是一年一度的技術狂歡。20000多平米的展廳內部,無數的屏幕色彩閃爍、揚聲器喧囂吵鬧,展臺其中充斥著概念汽車、機器人以及無人飛行器。在電子煙產生的迷霧背后,是蜂擁而至的17萬參會者。而谷歌新任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也身處其中。
皮查伊現年43歲,身材高挑,打扮隨和。如果穿著再精致一些,你可能會把他認作GAP旗下品牌Banana Republic的形象代言人。見面時,皮查伊身著V領毛衣和牛仔褲,襯衫打底;他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灰白胡子也經過精心修剪。在大多數情況下,皮查伊看起來與其他與會者沒有什么兩樣。展廳一角,一干人因在運動模擬器上體驗虛擬現實而不時爆發出一陣陣歡呼。因此交談中皮查伊停了片刻,微微向前欠身,以便更好與我交流。

“你看,這是CES的好處”,皮查伊眼睛亮了,微笑起來,“有如此多的人,沒人知道你是誰。”
的確如此,現在皮查伊在展會上貌似處于隱身模式,雖然他在業界早已被推崇為富有遠見的名人。作為谷歌這個著名高科技企業的技術主管,皮查伊的名字早已與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蘋果公司的蒂姆·庫克(Tim Cook)以及亞馬遜的杰夫·貝佐斯(Jeff Bezos)等科技界大佬相提并論。而這些科技實業家的影響力,已經不亞于美國鋼鐵公司或標準石油公司等老牌企業。然而,盡管皮查伊此前因獲得谷歌2億美元的股權激勵曾被媒體大肆報道,但對于公眾來說皮查伊的名字依舊陌生。
相比于庫克或扎克伯格在展會上屢屢暴露在媒體的聚光燈下,皮查伊似乎無人理會。整個上午,他將姓名牌翻轉在胸前,在會場內四處閑逛,頗有趣味地瀏覽新奇的小玩意。從智能門鎖到智能照明燈、智能淋浴以及智能鞋墊,無一不引起皮查伊的興趣。但在三星的展臺前,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了一款智能冰箱后對皮查伊的身份產生了興趣:“您是哪位?記者嗎”她隨手翻看了皮查伊的姓名牌,但這個名字似乎對她來說沒有特別的意義。皮查伊隨即側身問道,“關于這臺冰箱,我能了解點什么?”一上午,類似的情景在展廳里反復上演。
但是,對于皮查伊來說,這種刻意的低調顯然不會太久。去年8月份,皮查伊晉升谷歌首席執行官。幾個月后,谷歌即進行了大規模的企業重組,創建了控股母公司Alphabet。谷歌將諸如抗衰老公司Calico以及無人機送貨業務Wing等未來科技都從自身剝離并納入Alphabet的直接管理。谷歌僅保留了主要的互聯網業務,但仍以745億美元的年收入成為Alphabet旗下最大和唯一盈利的公司。事實上,在全球范圍內,有超過十億用戶在使用谷歌的互聯網產品:谷歌搜索引擎、谷歌電子郵件服務Gmail、谷歌視頻服務YouTube、Andriod平臺、谷歌瀏覽器Chrome、谷歌地圖以及谷歌應用商店。
伴隨著谷歌互聯網業務在全球范圍內的繁榮增長,谷歌也在不斷制造爭議和摩擦。在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爆出政府名為棱鏡(Prism)的監視計劃后,公眾對谷歌的立場產生了懷疑。盡管谷歌一直否認美國國家安全局可以直接進入其系統,但公眾仍質疑谷歌與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合作程度;在舊金山,示威者走上街頭阻攔谷歌班車,抗議谷歌員工高薪導致了當地生活成本的上升;在歐洲,谷歌因公民“被遺忘權”與歐洲各國政府產生訴訟糾紛;此外,谷歌還被指控因在搜索引擎中干預競爭對手的搜索排名而涉嫌壟斷。在最低潮的時候,甚至有示威者在谷歌的2014年開發者大會上公開抗議:“谷歌是一個極權主義公司,早晚會讓機器把人類滅亡!”
對比往昔,早期的谷歌在公眾心中卻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科技公司。在90年代的互聯網企業中,谷歌行事嚴謹,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在2004年谷歌IPO時的公開信中,谷歌創始人曾定下了谷歌的運行原則——“永不作惡”。現在看,難道僅僅是為了達到公開募股的目的嗎?
谷歌的使命是收集并整理歸納全球范圍內的海量信息。公司也非常擅長于此——它的搜索引擎無與倫比,它的電郵Gmail是用戶管理電子郵件的最佳工具。而谷歌的圖片管理工具Google Photos可以幫助用戶管理數以千計的圖片,告訴用戶其中的拍攝對象、拍攝地點,甚至于拍攝的是鸚鵡還是鴨子等等。
為了做到這一點,谷歌需要收集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不僅來源于公開的網頁,也來源于用戶自身。用戶的位置、年齡、主要的通勤方式,性別、網頁瀏覽記錄、心率和種族,地址、使用的瀏覽器、操作系統,甚至于用戶的宮頸健康度、膽固醇水平,都是谷歌為更深入的了解用戶而收集的信息。谷歌通過整理、分析這些原始數據,為用戶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然而,隨著公司將這種機器學習不斷推向深入,人類本身的決策日漸被機器的決策所控制。在本月初舉辦的人機圍棋大戰上,AlphaGo完勝了李世石。機器是如何完成每一步棋的?事實上沒有人知道。從這個角度講,谷歌或許沒有主觀作惡,但毋庸置疑這種技術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覺。
與此同時,現在谷歌在工業化社會里為用戶提供的服務,也是未來谷歌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展方向。谷歌正在向“下一個十億用戶”的目標前進。不出所料,其中大多數用戶都在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許多人也許是使用谷歌的Andriod手機第一次接觸互聯網世界。因此,谷歌被視為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現代結合體。
令人毛骨悚然的技術發展,加之擴張全球的野心勃勃,或許含混地解釋了皮查伊為何是出任谷歌首席執行官的最佳人選。谷歌前任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和拉里 ·佩奇(Larry Page)往往過于咄咄逼人,顯得沒有什么人情味。施密特曾指出,“如果你有什么事情不想讓人知道,那壓根就不要用它。”而佩奇似乎更為激進,他認為法律應該給公司特權,讓其可以自由從事各種實驗。相比于施密特留戀聲色的八卦傳聞,皮查伊卻是一個每天會哄孩子睡覺的慈父形象。
皮查伊清楚地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種種隱私。在拉斯維加斯五星級酒店Wynn的走廊上,皮查伊描述了他的理解,“我們需要開發這樣一個系統,使用戶能以便捷的方式告知“我需要(某些東西)下線,我需要(某些東西)隱私””。然而皮查伊是否可以改變谷歌的形象?他是否可以讓用戶再度認同谷歌?
在談及皮查伊的技術理念時,谷歌虛擬現實技術負責人克萊·巴沃爾(Clay Bavor)表示,“我們都想要一個長于思考、關愛人類的人領導公司,他應該思索這些問題并帶領公司解決問題,向前發展。對于皮查伊擔任公司CEO,包括在內的所有人都由衷歡迎。”
因此,現狀對于皮查伊來說,還可能更壞嗎?

十一月份,冬季季風照例造訪了印度東南部海岸。但這次帶來的影響卻完全不同。暴風雨給印度金奈帶來了長達一月持續降雨,24小時持續降水量一度達到10英寸。洪水席卷了整個城市,由于違章建筑和周邊濕地被破壞,城市內澇持續了數個星期。在這次洪災中,超過300人喪生,經濟損失超過30億美元。而皮查伊的家庭也受到了災害的影響。
“我的祖母經歷了這次災難”,皮查伊在面包車的后座上望向窗外的德里。12月份的德里,天氣溫暖。皮查伊的祖母與姑姑住在一起,暴雨來臨時他們搬進了高層建筑,斷水斷電,也沒有手機信號,他的表兄弟收集雨水艱難度日。他們整整被困了四天。而在四天里,皮查伊收集到了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卻不知道家里的情況。
洪災結束后的幾個星期,時隔一年多皮查伊再次回到印度。“回到印度總令我百感交集”在去體育場參加學生歡迎會的途中,皮查伊這樣說,“歡迎會的確震撼人心。”
幼年時的皮查伊是和家人擠在金奈一套兩居室的房子里長大的。因為地方狹小,他和兄長不得不睡在客廳的地板上。“我的父母犧牲了很多,卻唯獨沒有放棄我們的教育。”皮查伊表示,“我很慶幸我所獲得的教育機會。他們給了我受教育的機會,我認為這是最寶貴的。”
皮查伊隨后表示,他的父親對于沒能讓他繼續深造而后悔,“如果你和我的父親談及教育,他可能還會后悔。他依舊對我未能完成博士學業而耿耿于懷。由于經濟原因,我的父親自己并未能獲得深造的機會,但他總希望我能繼續。”
作為印度人,皮查伊無疑是幸運的。他的父親是一名工程師,這為皮查伊帶來了受教育的機會和物質基礎。這個四口之家甚至有額外的錢來購買一輛摩托車。偶爾皮查伊和他的家人會騎摩托上街,有時他們也手抓扶手站在公交外沿,當然是為了涼快,而并不是為了逃票。
然而,大部分的印度人就沒有這么幸運了。“我們家外面曾有一個小伙子,我們所謂的守夜人。”皮查伊告訴大家,“他每天晚上都睡在我家外面,我當時也沒有意識到他就是無家可歸者。但他從沒有家,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出生。”
現在,皮查伊帶著一干隨從乘車回訪印度。隨行的一個美國人不斷在抱怨街頭的喧囂、擁擠的三輪車、隨意擺放的路邊小吃、四處穿梭兜售氣球的小販時,皮查伊笑笑說,“德里一向如此。”
“我記得年輕時晚上回家,遇到了狗群。我不得不爬上房頂,跳過一個個屋頂,那些狗跟著我一路狂叫。”皮查伊回憶道。隨著車隊穿過德里擁擠雜亂的舊城區,仿佛從德里衰敗的歷史穿越到了現代社會。谷歌旗艦手機Nexus 6P的戶外大型廣告撲面而來。在德里戶外、在德里機場,隨處是谷歌的Andriod手機廣告。相比之下,很少有蘋果iPhone的廣告出現。事實上,印度使用iPhone的用戶相當至少,蘋果在當地僅占有2%的市場份額。
而Andriod手機在印度的市場份額高達64%。2016年,谷歌希望印度市場的Andriod智能手機銷量能夠超過美國,目前,美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趨于飽和,70%的成年人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而在20歲人群中,智能手機用戶高達86%。相比之下,印度市場的這一數字相差甚遠。僅有26%的印度人擁有智能手機,這些用戶同時也是全國所有的互聯網使用者。目前,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有望獲得爆發式的增長。當然這一數字的增長并不是由于諸如Nexus 6P等高端智能手機廣告的刺激,而是低價雜牌手機在印度市場的普及,同時日益完善的電信基礎設施使用戶手中的智能手機能夠便捷鏈接互聯網。皮查伊的挑戰之一就是在日益增長的印度手機市場中如何保持Andriod手機的優勢地位。
“個人電腦從未在印度真正普及。”皮查伊指出,“但兩個因素改變了一切:搭載Andriod平臺的廉價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基礎互聯設施的日益完善。兩者的結合造就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騰飛。”
簡而言之,Andriod就是為這樣的市場開發的。這個市場中的人群多樣、收入多樣、需求也多樣。為了符合這樣的市場需求,Andriod平臺被重新定制。在新德里,用戶既可以入手諸如Nexus等市場價格在550美元的高端智能手機,也可以買到諸如Lava Atom X等價格低于40美元的低價智能手機。皮查伊認為,這不僅將改變印度,也將改變整個世界。
“幾百年以來,僅有少數人可以暢通地獲取信息。而他們往往位于權力金字塔的頂端。”在汽車后排,皮查伊激動地挺直腰桿、身體前傾,“即便是諸如印刷這種簡單的技術,也在將知識信息傳播給更多的人。我一直很著迷這樣的改變,技術的每次前進都可以為人們帶來更為公平的競爭環境。”
但是另一方面,廉價手機的普及還遠遠不夠。印度城市的電信基礎設施連接速度相當之慢,時常因接入用戶數太多而不堪重負,而在農村基本沒有網絡連接。但在Facebook以及谷歌等科技公司的努力下,這些現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
Facebook在印度主推的是一個名為Free Basics的免費應用,這款應用向用戶提供天氣以及維基百科等服務。用戶可通過Facebook的這項應用有限接入互聯網。但今年一月份印度出臺了禁止提供有限接入免費服務的相關規定,使得Free Basics遭到了封殺。
相反,谷歌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在減少Andriod設備數據使用量的同時,谷歌致力于為印度當地用戶提供免費的互聯網接入設施。“當地用戶所需要的正是我們在美國所提供的服務。”皮查伊表示,“我們應當努力使數據接入更便捷、更實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為此,今年一月份谷歌推出了新計劃,在火車站提供免費WiFi無線網絡服務。這項計劃在印度孟買開始實施,計劃于今年年底覆蓋100個火車站,惠及1000萬用戶。計劃目標是將WiFi信號覆蓋到印度全境的400座火車站。
另一方面,谷歌也在不斷完善Andriod手機系統,使當地用戶在網絡信號較差或者沒有網絡信號時依舊可以使用智能手機的相關服務。這意味著即便用戶沒有鏈接到互聯網,依舊可以通過緩存地圖來使用導航。谷歌強調其在研發中的新版Andriod系統提供同樣服務需要的交互數據量將更少。
與此同時,谷歌也在力推智能手機系統支持語言的本地化。盡管印地文是印度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有逾4億當地人在使用這種語言。但相比于印度13億的總人口,其比例依舊不占優勢。但谷歌樂觀估計,未來印度會有4億網民會使用本地語言。因此谷歌推出了對本地化語言的支持系統版本。
“當你開始思考關于本地化語言的問題時,那就是一場頭腦風暴。”皮查伊指出,“我的母語——泰米爾語主要報紙的發行量要遠高于諸如紐約時報等世界著名報紙,對于此我一點都不驚訝。”據悉,泰米爾語日報印刷版的發行量為1700萬,遠高于紐約時報626000的發行量。皮查伊接著指出,“在印度,太多的人僅僅會使用方言,因此客觀上與外界完全割裂開來。對于我們來說,在印度要達到從獲取3億到10億用戶的增長目標,其方法就是打通手機語言的本地化途徑。”
同時,這也就意味著讓女性獲得了上網的權利。對于皮查伊來說,對于女性接收更多的信息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由于經濟原因,我的母親高中未畢業便輟學了。但當我在學業上遇到任何挫折時,她始終是那個讓我可以依靠的人。我可以感覺到她身上所散發出的強大力量。但在某些方面,由于沒有機會再接受教育,她自己也無法真正意識到這種力量的存在。回頭看看印度的互聯網,女性用戶不到三分之一,在農村地區這個比例要更低。我認為,改變這一現狀刻不容緩。”
目前谷歌有一個名為Internet Saathi的互聯網普及計劃。該計劃是雇傭女性以自行車為交通工具,攜帶Andriod手機以及平板電腦,到農村教授當地女性如何使用設備。谷歌希望通過該計劃在2018年完成對印度全境約30萬個村莊的設備使用普及。
“在印度農村,大多數女性認為互聯網不屬于她們。她們認為互聯網對于她們的丈夫、父親或兄長更為合適。”皮查伊繼續闡釋,“但是你可以將互聯網演示給他們看,比如點擊這個圖標就可以顯示農作物或蔬菜的價格,以及商販的聯系方式等等。就像對于我們這些生活在西方世界的人來說,技術的進步只是潛移默化的客觀存在,這種進步每天都在發生,往往被認為是理所當然。但當你回過頭去審視時,就會驚嘆,哦,天哪,這種方式深刻改變了生活。”

面包車滑下一段斜坡,最后停在新德里大學體育場的大門外。車門打開,皮查伊走進了一片喧囂的海洋。
球場中央已經搭建起一個舞臺,四周被折疊椅以及站立的學生所包圍了。一個名為Raaga Trippin的樂隊正在進行暖場演出。主唱打扮如同南亞版的美國歌手Will.i.am,不斷向臺下吼叫,“我們等待的人即將出場”,“你們高興嗎?”。
皮查伊在后臺準備時,有那么一段時間顯得相當緊張。他不斷地深呼吸,談話的間隙會面無表情地凝視著地板或墻壁。在美國,皮查伊的名字對于公眾來說或許僅僅是有所耳聞。但在印度,由于民族自豪感的客觀存在,他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印度斯坦時報前技術總編Pranav Dixit指出,“當皮查伊被任命為谷歌首席執行官時,人們在街頭燃放爆竹慶祝。特別在金奈,這是史無前例的大事。”
皮查伊進場時,看臺上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隨后一個小時里,皮查伊回答了形形色色的問題,小到自己高中時的測驗成績,大到職業規劃建議。當被問及Andriod系統目前為何沒有版本以印度甜點命名時,看臺上爆發出前所未有的掌聲。皮查伊認真想了想,這樣回答,“也許我們會做一項網上調查,如果印度人民全部都投了……”他有意規避了問題的明確答案,毫無疑問,第二天這場訪談將遍布印度媒體。

體育場的歡迎儀式結束后,皮查伊略帶疲憊地回到酒店。在更換了西裝之后,皮查伊隨即前往總統府與總理莫迪舉行閉門會議。
印度總統府(Rashtrapati Bhavan)是一個位于道路盡頭的巨大奢華庭院。這個帶有殖民主義色彩的圓頂建筑占地面積20萬平方英尺,擁有340個房間,整個庭院占地330英畝。一百多年以來,其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首腦官邸。
印度總統拉納布·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當晚在此歡迎皮查伊的到來,并舉行了印度科技界以及教育界名流參加的圓桌會議,討論如何通過技術提高國內教育水平。
在討論正式開始前,大家齊聚在名為Ashoka Hall的波斯主題宴會廳。其鍍金天花板上是法特赫·阿里·沙阿狩獵的巨型油畫,這也是沙哈本人獻給英皇喬治四世的禮物。一面墻上是詩人Nizami Ganjavi的肖像,而在對面墻上則是名為波斯夫人的油畫。不久衛兵開始要求大家有序列隊,皮查伊被安排在了前排中間位置。

房間寂靜。總統大步流星走過房間,皮查伊和其他人雙手合十,低頭致意。總統和皮查伊握手歡迎,皮查伊面帶微笑,但總統似乎是面無表情。隨后隊伍進入一個宴會廳,與會的每一個人就技術與教育在印度的有效結合進行了各自發言。兩個小時中,發言者不斷更替,但總統始終面無表情,也未發一言。直至最后,他才發表了一番談話:“我到這里來不是發言而是學習,”他指出,“我所知道的是,一個嶄新的印度正在崛起。”他列舉了這個國家的700多所大學并表示,“脫殼于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誰能夠開創一個新印度?”其實答案就在他的對面。這個答案就是皮查伊,野心勃勃而又耐心細致,在整個漫長又無聊的晚上,皮查伊一直在保持微笑。
在隨后的總統晚宴上,皮查伊對于技術與教育的結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對于印度來說是一個嶄新的開始。通常情況下,類似于今晚的討論僅有行業領袖可以參加,然而應當吸納更多的新興企業參與進來。”
晚宴結束后的幾分鐘,一位Uber司機在總統府外的馬路邊接到了皮查伊。盡管言語不通,但得益于手中的廉價智能手機和谷歌地圖提供的導航服務,司機清晰地知道如何穿過大街小巷到哪里接客,再到哪里去。

二月的一個晴朗清晨,皮查伊推開房門,頻頻點頭,顯得格外興奮,“引力波被發現了,今天早晨我覺得格外激動。”愛因斯坦長期堅持的論斷終于得到了證實,這讓皮查伊敬佩不已。“超過一千人都在為尋找引力波而努力工作,這是一個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就闡述了這個理論,重要的關于這項理論的一切都是他獨立思考得來的結論。想想看,是他一個人的獨唱。我花了整個上午試圖理解這個理論。”
皮查伊所居住的街區,是位于加州圣荷西郊區洛斯阿爾托斯小鎮,陽光明媚,風景秀麗。去往皮查伊家的途中,要穿過號稱世界上最美的高速公路I-280,經過兩個養馬場以及特斯拉總部。一路上,能夠看到許多馬、特斯拉電動汽車,和騎著昂貴自行車的專業選手。
作為美國收入最高的首席執行官之一,皮查伊的家顯得相當樸實。這套五居室的房子位于道路的盡頭,網球場的旁邊,看上去與其他郊區別墅極不相稱。屋內布置也是樸實的現代簡約家具,唯一不同的是門廳的地板貼滿了膠帶。這是一個彩色膠帶制成的室內足球場,5英尺長,3英尺寬。皮查伊和他九歲的兒子經常在這里游戲。“游戲規則往往在不斷變化,”皮查伊解釋說,“讓孩子總能夠贏。”
這種方法似乎也是皮查伊對待工作的策略,他所具有的幫助他人成功的豁達心態有助于解釋其在谷歌公司地位的穩步提升。皮查伊在谷歌的第一份工作是運營谷歌工具欄,這個瀏覽器擴展功能可以幫助用戶在IE瀏覽器中直接使用谷歌搜索引擎。在那個時候,皮查伊開始著手開發一個新的網頁瀏覽器Google Chrome。盡管那時這項任務顯得撲朔迷離,甚至于谷歌自己也不清楚公司本身是否需要開發一個新的瀏覽器。
今天,谷歌瀏覽器Chrome已經在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其幫助谷歌成功避開了微軟Bing搜索的威脅,并且瀏覽器本身也逐步升級為Chrome OS操作系統并打入了新的市場。開發Chrome的策略雖然彼時尚不明確,但現在卻如此明晰,在一定程度上洞穿了未來。
在運營Chrome的同時,2013年皮查伊接管了Andriod的運營工作。也就意味著,谷歌的兩大操作系統都處于皮查伊的掌控之中。曾有多位高管指出,皮查伊運營Andriod的方式繼承了運營Chrome瀏覽器的方式。
早期的Andriod漏洞百出,但對于谷歌來說,其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谷歌在其發展早期便進行了收購行動,Andriod創始人安迪·魯賓(Andy Rubin)在被谷歌收購之后依舊負責Andriod項目運營。在魯賓的領導下,Andriod事實上已經成為谷歌旗下完全獨立的業務。而在皮查伊接手之后,其意欲將Andriod重新打造成一個開放項目,成為谷歌整體服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數十億的用戶也許將通過Andriod第一次訪問互聯網。
谷歌地理位置和本地服務化副總裁珍·菲茨帕特里克(Jen Fitzpatrick)表示,“皮查伊起初接手Andriod時,整個團隊或多或少存在著固步自封的狹隘特質。在皮查伊的帶領下,團隊間的深度合作以及溝通開始有了顯著變化。”
Andriod新任掌門Hiroshi Lockheimer在談及早期的Andriod時指出,“谷歌曾是一個搜索業務公司。當皮查伊接手之后, Andriod與谷歌服務開始融為一體。”
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皮查伊的擁護者。一位曾與皮查伊共事的前谷歌員工評價其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總能帶來最好的會議”,這位前谷歌員工列舉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谷歌高管,“他從來沒有明確支持過誰,即便是施密特。他總是奉行中間主義,你怎么能知道這種人真正在想什么?”
但是,無論是正面以及負面的評價,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驗證同一件事,皮查伊是奉行中庸主義、善于協調的公司領導最佳人選,而不是那種善變類型。事實上,近年來谷歌已經培養了不少這種類型的人,諸如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諸如安迪·魯賓(Andy Rubin)。在這個聰明人扎堆的公司,皮查伊常常被視作天才,這很大程度上緣于其具備領導其他聰明者、自以為是者的能力。
“長期以來,谷歌都拒絕白癡。”在十二月份的谷歌印度峰會上,“下一個十億用戶”計劃負責人凱撒·森古普塔(Caesar Sengupta)指出,“在同伴之中,皮查伊成為了首席執行官。而他的同伴依舊會追隨他的步伐。” 據悉,森古普塔自2007年便與皮查伊共事至今。
“我可以清楚地看到,皮查伊對忠誠的人有種特殊的吸引力,他們往往能夠相互吸引。他領導過的整個團隊建立了這樣一種文化,使得每一個人不用擔心公司存在政治,他們只需要需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皮查伊可以將大公司的一切弊端全部甩開,讓每個人都專注于本職工作。”
而事實上,皮查伊所待過的團隊都異常忠誠。貝沃依舊保留著皮查伊制定的運營文檔,這份文檔長達三頁,上面有段話這樣說,“質量永遠是第一位的。如果需要延誤來保證質量,那就延誤。”
這種特別的忠誠度依然存在。坦率地講,盡管有些時候皮查伊要求的事情往往顯得不盡合理。2014年,皮查伊已經開始全面負責谷歌的所有產品,與此同時貝沃在負責谷歌虛擬現實設備Google Cardboard的研發工作。皮查伊得知此事后把貝沃招至其辦公室,要求在谷歌的開發者大會上演示Google Cardboard的效果。而那時,貝沃只剩下八個多星期的時間。相對于正常的研發速度,這是一個全力的沖刺。
貝沃回憶道,“他并沒有看我或是看Google Cardboard,而只是說“就這樣,貝沃,干吧””。而且關于演示程序的實施,貝沃原本的計劃是將相關的演示設備放在紙袋中,與附送的文化衫一起在與會者登記時進行發放。然而在大會舉辦的頭天晚上十一點左右,皮查伊有了不同的想法。他擔心與會者不了解紙袋內設備的用途而可能把它丟棄。皮查伊說道,“我真的很想在展臺上公布這款設備,我認為這將非常之酷,我們應該可以做到這一點吧。”在接下來的整夜里,貝沃和他的運營團隊不得不將1萬個設備從封好的紙袋里掏出來以便在展會現場分發。
“最終他站在展臺上,公布了這款產品”貝沃笑著說出了結果,“皮查伊甚至沒有去關注這款設備的最終定版,也沒有去看相關的軟件展示效果。這一點上,他倒是對我們團隊表現出極大的信任。”
2015年夏天,谷歌開始實施對自身的重組。谷歌最終創建了控股母公司Alphabet,拉里·佩奇(Larry Page)成為Alphabet首席執行官。與此同時皮查伊被任命為谷歌首席執行官,負責谷歌旗下相關密切關聯的互聯網業務Google Search, Gmail, Android, Chrome, Maps, VR, YouTube以及互聯網廣告業務。
硅谷的業界領袖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工程、商業或產品。工程師往往推動了創新和發明,推動事態向前發展。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以對技術的狂熱追求創建了一家公司。而商業領袖往往被稱之為攪局者,他們重新構思供應鏈和利益分配,以異乎尋常的殘酷控制交易、壟斷市場,這是蘋果公司蒂姆·庫克(Tim Cook)的典型做派,其率先在中國整合供應鏈,從而使得公司能夠主宰行業利益。產品領袖是那些以偉大和美觀為己任追求完美產品的人,他們致力于產品的藝術性和人性化,而對產品的相關利益置若罔聞。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是極度追求產品的教父人物。但現實中,運營一個體量龐大的科技公司,無論是Facebook、蘋果或是谷歌,對領袖的技能要求不只是其中一項。
客觀分析,皮查伊顯然屬于產品類型領袖。在他的帶領下,Andriod已經繁榮發展起來,從一個可定制的、界面簡陋的平臺轉變成一個流暢優美的手機操作系統。而Chrome重新定義了瀏覽器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谷歌圖片使得用戶照片可以在智能手機終端隨意管理或瀏覽。但是現在,皮查伊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注于產品本身,更需要管理谷歌紛繁復雜的廣告業務。
“對于產品來說,其對我的吸引之處在于我們可以不斷從復雜的東西中提煉出簡單的功能,從而不斷簡化產品,化腐朽為神奇。”皮查伊表示,“Google Search對我來說就是如此。搜索引擎本身是如此復雜,然而展現在用戶面前的僅僅是一個搜索框。簡單往往是難以表達的,但我們往往可以在簡單背后做很多工作使得用戶的每一項操作都有所反應。”
皮查伊表示,現在他認為谷歌公司本身就如同一個產品。“我常常思索在谷歌的現有框架內如何簡化流程。大事物天然有趨于復雜的趨勢,這是事物發展的常態所在。但我們該怎樣簡化,這依舊是一個難題。”
伴隨著新的工作,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責任。皮查伊現今不但要負責谷歌所有的互聯網業務,也要負責所有信息的收集組織管理,這些信息是谷歌公司最為重要,最為關鍵的資源。“這種改變就像對待孩子一樣,往往當你有了孩子時整個人的心態就會發生改變。譬如看到其他孩子在印度穿越街頭時,我并不會多想。但當其中有一個孩子是你的時,你就不會再以旁觀者的角度去對待。有種心理的責任因素會蘊含其中。在工作中我也能夠深切地感受到這一點,這是一種能夠促使我們在全球范圍內尋求機會的責任感。”當然隨著時間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寄希望于皮查伊,沒有人會覺得期望不切實際,也沒有人會關心皮查伊自身舒適與否。
谷歌在最新的季度財報中,披露了對皮查伊關于2億美金的股權激勵計劃,然而當談到這筆金額時,皮查伊卻顯得異常謹慎。“我非常幸運,”皮查伊指出,“我把股權激勵視作一個機會,通過不斷地思考來決定如何回報社會。”
“終有一天我會發現這一切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計劃在生命的下一階段想清我該何如何回歸本性,這一直是我所思考的。”
雖然不是那么具體,但這種想法聽起來似乎卻很美好。這就是最終皮查伊帶給我的印象。他熱誠、體貼、樂觀開朗。在三個月的時間里,我和他共同走過了印度、拉斯維加斯以及加利福尼亞。在會展中心、在體育場館、在會議室、在汽車、在酒店、在印度總統府或在他的家中,我們相談甚歡。他從不拒絕回答問題,甚至會與我分享自己女兒的圣誕節派對名單;他既癡迷未來科技,談吐間經常涉及前沿理論;他也關注現實細節,諸如相機快門發出的聲音抑或筆記本電腦開機后多久屏幕才會點亮。他關心谷歌產品勝過關心谷歌股票,常常詢問有多少人在使用谷歌產品。他體貼、親切、善良,喜歡板球、熱愛小發明創造。他非常愛他的孩子,因為在談話中經常提及。他還是是一個素食主義者。這是我所歸納的關于皮查伊的所有信息,那么以上的描述就是真實的嗎?關于他的答案是什么?
“你的采訪依然缺乏真實性,”那位曾與皮查伊共事過的前谷歌員工這樣說,“誰知道交談的對象就是真正的皮查伊呢?”
今年二月份,蘋果與FBI的加密訴訟引發了全國性的關于公眾隱私權的爭論。谷歌對蘋果明確表示了支持。皮查伊在Twitter上發表評論稱,“我們清楚,執法機關和情報機構在保護公眾安全方面面臨著犯罪分子和恐怖主義的嚴峻挑戰。我們為用戶提供安全產品,確保用戶信息安全。當然在有效的法庭執行令下,我們也會為執法機關提供相關數據。但是在用戶設備或數據上增設后門或許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法律先例。期待各方在這個關鍵問題上能有深思熟慮和公開討論。”皮查伊的言論是如此的謹慎,盡管對蘋果表示了支持,但真的很難確定他是否會為此站起身來。
但無論如何,運營谷歌,管理其產品和服務,將業務推廣到發展中國家,搜集全球的海量信息,這些工作都需要不同的人來負責。
最終,我與貝沃一樣,對于皮查伊成為谷歌首席執行官而感到高興。然而,對于谷歌從我身上收集的數據,我依舊懷有一種愛恨交織的矛盾心理。與此相同,Facebook、蘋果、亞馬遜、三星、微軟以及所有其他的公司,或大或小,都在尋求通過控制信息來成為世界霸主。

有時,這世界如同一個黑暗之處,總有東西是人們恐懼或害怕的。也總有人在利用這種恐懼心理獲利或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們通過建立高墻、通過無根據的想象和文字描述分裂我們;他們取笑我們的恐懼,編造虛假的承諾,承諾我們安于現狀的安全和繁榮。但事實上,我們從未面對真實的繁榮。
德里里拉皇宮酒店(Leela Palace)是印度最好的酒店之一。自動化的安全設施將酒店內外隔離開來,武裝警衛在門前不斷巡邏。酒店的前門設有金屬探測器、X射線機用于檢查行李。一切顯得規整有序,與酒店外街頭的混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酒店內外仿佛是兩個世界。酒店外面,有三輪車在拉客,喇叭瘋鳴;小販沿街叫賣,路邊攤點正在生火做飯、每個路口都擁擠不堪。
而在酒店內部,有碼放整齊的壽司和白蘭地,在十二月底甚至會有兒童站在真人大小的姜餅屋前唱圣誕頌歌。顧客可以在大廳內喝卡布其諾,或是到戶外的草坪上散步。

然而,戶外的空氣污染嚴重,德里早晨的空氣指數一度突破了421。你可以聞到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氣味,即便在酒店的總統套房中也不能幸免。甚至于在傍晚時深吸一口氣,嘴中仿佛就會吐出細小的煙圈。這使得酒店所謂的安全設置形同虛設,因為它無法阻擋空氣。
在德里,除了空氣之外,這個城市尚有1000萬人缺乏純凈的飲用水。盡管恐怖主義和戰爭的風險依然存在,盡管依舊存在貧窮和人口超載,印度這個國家卻依舊顯示出一種樂觀的精神。這種充滿希望、激動人心的外在表現讓人不由感覺到下一個十億用戶不僅僅是在上網,更是在充電,試圖不斷強大起來。這種樂觀的外在表現讓人不由自主地意識到整個國家正在發生改變。
在德里的一路上,皮查伊至少兩次提及了同一個故事,“幾年前我在孟買,剛抵達酒店時一個門童就對我說,我見過您,我看過您在谷歌開發者大會上的講話,那非常棒。”
谷歌開發者大會是谷歌的年度盛會,但即便專業的技術層面講,它也難免單調乏味。然而一個門童卻表現出對技術的極大興趣。即使當前看來科技與他的身份遙不可及,但這件事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希望。“這種情況發生在其他地方的概率有多大?”皮查伊不住的強調。也許他想告訴我的是,無論你現在的身份是什么,只要心懷夢想,對未來充滿了求知與探索,那也許你將不再是現在的自己。
當然,那已經是幾年前發生的事情了。發生在皮查伊出任首席執行官之前,發生在皮查伊出現在報紙頭版之前。再向前回朔,幼年的皮查伊吊掛公交車外,搭乘火車,坐在摩托車前座和家人一起穿過金奈的街頭。作為谷歌CEO的皮查伊消失了,一個身影掠過屋頂。也許,他兒時對待世界的態度與那個門童是如此的相像。
而現在,取代摩托車的,是他的高級座駕。這輛汽車行使一天的花費可以養活印度數千人。皮查伊的臉頻頻出現在酒店大堂擺放的報紙封面上。在印度他已經成為了名人,幾乎沒有了私人的生活。但在許多印度人的眼中,皮查伊是印度的代表,是印度的未來。
汽車穿過德里的舊城區,皮查伊要去打一場板球比賽。球場上的人并不知道來參與的是谷歌CEO。當皮查伊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從未想到自己會去從事計算機行業,他從未想到自己會入職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他也從未想到會擁有私人飛機或定居加州山腳。那時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職業板球運動員。
“你介意我擊幾次球嗎?”皮查伊詢問正在打磨球棒的年輕人,“去吧去吧”他們回應。
皮查伊拿起球棒,揮動,奔跑,再奔跑,在幾輪之后,比賽結束了。“我本想來個本壘打,沒想到他把我踢出局了”皮查伊笑著解釋道。投手上前與皮查伊握手致意,對著照相機露齒而笑。忽然間他的臉充滿了認出人的驚訝和興奮。投手笑起來,用英語說道,“天哪,是你。”
是的,是你,是今天出現在印度報紙上的你,是入主最大公司的你,是將人盡皆知的你,是將帶領谷歌回歸炫酷的你。
運動結束了。回到車上,皮查伊說,“這真棒,我其實可以打幾個小時。”車門緩緩關閉,皮查伊依舊微笑,看著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