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2日消息,在華為2016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CEO徐直軍直面媒體采訪稱,華為要真正實現數字化轉型,“全面云化”是目前最有效手段。
2-3年,全面云化
徐直軍稱,希望用2-3年的時間,實現產品和解決方案全面云化。“全面云化”戰略核心是從設備、網絡、業務、運營四個方面全面升級基礎網絡,帶來硬件資源池化、軟件架構全分布化、全自動化的系統優勢。
徐直軍指出,要想實現云化首要具備三個必要條:
1、所有硬件的資源池化,包括網絡和IT設備,從而實現資源的最大共享, 改變傳統的一個應用一個硬件的“煙囪”架構。
2、軟件的架構要實現全分布化,這也是吸納互聯網公司的技術架構。全分布化是實現“大規模系統”的基本條件,分布式系統才能具備彈性能力,才能夠 實現故障的靈活處理和資源的調度。
3、全自動化,也就是說所有的業務部署、資源調度以及故障處理要實現全自動,不需要人工干預。
在全面云化的戰略下,整體網絡將徹底轉型為“以數據中心為中心”的架構,所有的網絡功能和業務應用都運行在云數據中心上。
找到運營商與OTT競爭利器
談到產品的用戶體驗問題,徐直軍說,我們認為,用戶體驗不僅僅是業務本身,還應該包括業務的購買和使用的全過程體驗。“借鑒整個互聯網和電商的發展,我們歸納出來一個詞叫ROADS來概括用戶體驗,ROADS用戶體驗是運營商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運營的目標。”
徐直軍坦言,過去這么多年來基礎電信運營商一直“試圖”找到一個關鍵的殺手級應用,與OTT競爭。通過這么多年不斷嘗試,最終我們發現,運營商跟OTT不是簡單的競爭關系,兩者之間是要合作的,有可能也存在競爭。運營商過去10多年花了大量的投資,去做一些應用,基本不成功。回過頭來我們要思考,運營商未來最有優勢發展的服務和業務是什么?
“我認為運營商最大的優勢它能夠提供實時性的業務。一旦有實時性業務的需求,運營商就有優勢。”
先做強,再做大
徐直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到2020年,華為將在保持盈利能力情況下,實現逾100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先做強,再做大”。
針對媒體提出類似思科模式的大規模、高頻次并購問題,徐直軍回答,華為不會做大的兼并,華為的管道戰略就是讓數據流量像太平洋一樣寬廣。無論是5G、4G、產品與解決方案的云化都是為此做準備。華為只會收購一些具有核心技術小公司,以獲取人才,彌補我們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