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人工智能嗎?
——“我不害怕人工智能,我怕的是它來得不夠快。” 4月27日,來到中國的《硅谷百年史》作者、人工智能認知科學家皮埃羅·斯加魯菲(Piero Scaruffi)這樣說。
兩年前,他與朋友合寫的《硅谷百年史——偉大的科技創新與創業歷程(1900-2013)》在中國翻譯出版之后,被中國IT界奉為了解硅谷最為便捷生動的必讀書。
而對于現在的硅谷,他提到,現在硅谷到處都有人在講奇點——未來可能有一個機器比我們人類更加聰明,甚至聰明到我們都沒有辦法控制了,“這個聽起來特別嚇人。”

《硅谷百年史》作者Piero Scaruffi
《硅谷百年史》作者Piero Scaruffi:“我怕人工智能來得不夠快。”
在皮埃羅·斯加魯菲看來,現在人們談論的奇點其實都是在四個假設上面建立起來的。第一個假設,是人工智能系統正在向前極大的飛躍;第二個假設,是這個飛躍比以前任何的飛躍都要更快;第三個假設是,我們不得不去應對這些超人工智能;第四個假設則是,可能有機器能做一些我們做不了的事情。
上述假設聽起來比較有道理,而且很多人都同意,但皮埃羅·斯加魯菲認為這些假設其實都是錯的,或者說從某種角度來講是錯的。
“奇點其實還沒到來。”皮埃羅·斯加魯菲說。
他給出的理由是,在第一個假設里,其實很多人工智能的飛躍建立在摩爾定律的基礎上,有很多深度學習上的進展,特別是數學上的進展是非常快的,但是沒有摩爾定律任何事情都不會出現。“我們仍然會用龐然大物的計算機來做處理,所以這種情況下不可能出現AlphaGo,也就是說摩爾定律仍然是讓我們看到AI(人工智能)現在有如此大進步的原因。我認為人工智能這樣的一個定律不斷往前走,而摩爾定律基本到了一個停滯的狀態。”
以AlphaGo為例,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但它是通過了無數局游戲來學習的,所以你必須有一個足夠便宜而且足夠快的計算機來完成。
“除了下圍棋之后AlphaGo能干什么,什么都干不了,只能做一件事兒,可能比人類大師做的還好,但是在座任何一位你們都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不僅僅是下圍棋,而且AlphaGo也是向人類大師學習到的,人類告訴它怎么做。” 皮埃羅·斯加魯菲說。
他透露,自己其實也做了一個計算,AlphaGo用了這么多處理器,基本上要消耗440千瓦的能力,而人類的大腦只需要20瓦,也就是AlphaGo消耗的能量是人類的2000倍。
第二個假設里提到,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人工智能在加速前進。皮埃羅·斯加魯菲表示,過去20年里人類制造了汽車、電話、飛機等,同時我們也造出了高樓,而且家用電器領域也都有很大的飛躍,這些都極大的改變了世界。
但是,早在47年前,硅谷就已經造出一個可以移動的機器人了,可是47年后的現在,“到底有誰家有機器人呢?” 皮埃羅·斯加魯菲反問。
第三個假設是說超人工智能即將到來,但是皮埃羅·斯加魯菲認為其實超人工智能已經存在了。
“想想蝙蝠它們在黑暗當中飛行,可以抓昆蟲,可以倒立在墻上,你可以嗎?我們已經習慣了,機器能不能做一些我們人類做不了事情,,當然可以了,而且很長時間我們都這么做了,比如用手表計時,所以沒有必要擔心。” 皮埃羅·斯加魯菲說。
在他看來,奇點這些假設過程當中可以發現很多漏洞。
“其實對于我來講,人類的智慧才更需要我們來擔憂,我們總是在制定各種各樣的規則、制度等。” 皮埃羅·斯加魯菲舉例,如果人們不在道路上劃線就沒有辦法做智能駕駛、自動駕駛等,像這些規矩不會讓人類更加的聰明,只會讓人類像機器一樣運轉,皮埃羅·斯加魯菲把它叫做“圖靈點”,就是機器比人類更加聰明。
“我們看人類和機器,一個方式是機器變得越來越聰明;另外一個方式就是機器不怎么變,但是人類變得越來越笨。所以我們希望這個圖靈點不要通過錯誤的方式達到就好。” 皮埃羅·斯加魯這樣說。
他同時坦言,自己最擔心的,就是可能奇點沒有辦法足夠快來到,“因為我們的確需要機器人。”
他舉例說,對于老年人和對于病人的照顧,像日本這樣老齡化國家沒有足夠的年輕人照顧老年人,因此人們需要這樣的機器人。此外人類需要可以做危險工作的機器人。
而在深度學習領域,他認為今天的機器人只能在高度化的結構中才能做得更好,但是常識并不是機器人來學習,而是需要人們重新找到一個邏輯的通道,要讓機器人可以按常理做事情,“比如說當你說餓了的時候它不會把你的貓給煮了。”
如果從樂觀的一面來講,皮埃羅·斯加魯菲預計,未來機器人會創造非常復雜的社會,那時,人類智慧變得更加的珍貴了,而不是不珍貴,或者不值錢了。
“未來總是讓我們覺得驚訝的。”皮埃羅·斯加魯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