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制改革正式落地,正面清單出臺,這對全國的跨境電商、服務商、海淘代購等產業鏈參與者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然而跨境進口政策收緊是否真的需要恐慌?
除了政策,對跨境電商從業者來說,優質貨源與穩定發貨,也是最核心的關注點。跨境電商眾銷平臺“米到倉”的云倉模式,是否能完美解決供應鏈問題呢?
帶著這些問題,近日,小編采訪了米到倉CEO徐軍。
做電商ERP發現商機
自2002年起,徐軍就投身企業軟件和智慧電商領域,旗下的壹店長產品提供全渠道解決方案,優化倉儲效率。2013年跨境電商興起后,寧波70%的跨境電商商戶都在使用壹店長ERP系統。
在服務企業過程中,很多商家都存在備貨困難的問題。目前跨境電商的兩種發貨模式都存在困境:海外直郵,發貨時效低下;保稅備貨,要占據大量資金,而且貨源品類少,重疊性高。
對徐軍來說,這是個商機。寧波外貿基礎深厚,跨境商戶數量很多,如何利用現有的技術體系與貨源矩陣,來解決單個商家直郵和備貨的痛點呢?
整合貨源 建立“云倉儲”
基于此,2015年10月,他成立了國內首家跨境進口電商眾銷平臺——米到倉,把積累的大批貨源商的貨源信息整合到米到云倉里,把各商家嫁接起來,一方面大家共享貨源,同時,也共享分銷通路。
現在,米到倉的貨源來自全球各地和國內進口商,中小型跨境商戶平時不需要備貨,或只備自己的優勢貨源。搞活動需要囤貨時,只需先去平臺上“圈定”下來,放入自己的“微倉”,需要時即可發貨。即“在線采購、轉入微倉、閃電發貨”的“一件代發”模式。
在倉儲方面,米到倉在寧波、杭州、廣州、重慶四地的保稅區建立了跨境倉。客戶下單后,貨物即可直接從國內發貨,兩三天內就能到客戶手中。
為了滿足越來越多客戶的需求,米到倉還與美國、日本、新西蘭當地合作,建立了海外倉,利用大數據提前預備貨源,當訂單傳入米到倉后,海外倉快速貼單發貨,優化時效。
關于米到倉的盈利點,他說,目前主要來自倉儲代管,將來會有其它增值服務,比如抽取一定比例的服務傭金。
“我們做的是高配版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作為平臺只做到信息撮合,而我們則把服務流程全都包了。”徐軍笑著說。
如何保證正品
如何保證正品是任何跨境電商都無法繞過的問題,徐軍從三個方面給小編做了解答:
一、從物流上說,米到倉所有的貨都受到海關的監管,從商檢到海關,到報關和質檢,流程都嚴格走下來,每一段的物流信息都會做到可追溯。
二、貨物源頭上說,米到倉正在打造自己的溯源系統,會讓海外品牌方進行授權,即從海外廠家到海外各級經銷商,再到國內經銷商,整個過程都是可以追溯的。
三、會建立境外貨物品質保障模型與標準,所以米到倉平臺自身也會成為一個標準品牌,可以為眾多分銷商,包括許多微商和實體店做品牌背書。
“跨境電商新政的出臺是件好事”
幾乎對所有跨境電商來說,政策是最讓人糾心的事。這次新政的出臺,讓許多人替從業者捏了一把汗,但徐軍卻說這其實是件好事。
在他看來,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十分迅速,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額預計將達6.5萬億元,跨境電商占比將提高到20%以上。
然而行業內亂象橫生,增長還是比較野蠻的,就比如為了行郵稅免征額的50元,部分企業就會故意拆單。很多地方行業的監管不夠完善,而行業本身,缺乏與國家相關部委的有效溝通,沒有及時跟領導部門在關鍵的問題上進行信息交換。
所以,跨境電商就好比一匹瘋狂奔跑的野馬,在撞壞其他東西之前,國家必須高喝一聲懸崖勒馬,馴服磨合后才讓它更穩健的奔跑。
而回歸消費市場本身,國內消費者對境外商品的需求量只增不減,不管是保稅備貨、一般貿易、海外直郵還是自己出國帶,這些通路的需求總量還是這么多,堵是堵不住的,最后各匹馬一定是并駕齊驅的。
所以從國家角度來和行業長久發展角度來看,新政出臺是件好事。
當然,這個當頭棒喝的新政,的確實實在在給跨境電商們帶來了不小影響。早前先是稅率調整,取消了50元行郵稅的免征額,看起來讓商品價格上浮了10%,但實際上對比下價格在非免稅部分的商品,基本影響不大,部分品類甚至是降稅的。
后來頒布的正面清單才是影響最大的,由于跟一般貿易一樣的監管方式,很多跨境商品不能進來,這個打擊還是蠻大的,很多跨境電商都不太敢進貨了。
“還好我們的布局是全通路的,我們依據壹店長系統業務,本身有非常深厚的外貿資源,海外倉、一般貿易倉、跨境倉,都在我們的云倉體系內,新政對我們而言的影響,只是內部通路的業務量流轉。”徐軍說。
“跨境進口電商是個大趨勢,會長期蓬勃發展。”他表示,米到倉正在加緊計劃在全球布局,兩三年內將做到國內跨境電商供應鏈的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