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語音產業聯盟主辦,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16中國語音產業年會暨中國語音產業高峰論壇在京隆重舉行。包括云之聲、小i機器人、Ninebot、云跡科技等眾多國內頂尖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就當前人工智能領域發展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作為目前國內服務機器人及移動智能領域的領軍企業,云跡科技的CEO支濤女士受邀出席了該論壇“高端對話”環節。在談及人工智能今年的爆發式熱潮時,她認為,在人工智能誕生60年后的今天,它離我們的生活早已不再遙遠。 國際上,谷歌無人車經過多年的實踐積累,已經正式取得了上路資質。而在國內,云跡的服務機器人目前不僅已量產、更在全國范圍內的10家酒店正式投入使用。這些機器人不需要借助軌道進行移動,無論是乘坐電梯,還是為客人提供服務,都真正實現了“自主智能行動”。

除實現自主行動外,云跡機器人另一個突破點就在于語音交互方面。過去,機器人與機器之間只通過代碼進行交流,而人與機器之間也只能進行簡單的語言問答。而在去年,云跡機器人實現了機器人與機器之間的自然語言溝通。例如,當云跡機器人乘坐電梯時,它用自然語言向電梯發出指示,后者可給予其響應。支濤認為,未來會是一個機器人和人類和諧共處的世界,無論是人和機器人之間、還是機器人之間,自然語言都是最為有效的溝通方式,它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憂慮和成本。尤其對于服務機器人來說,人們一方面不希望機器人之間用自己無法理解代碼方式自行溝通,這樣會有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人們又更想看到自己直接的語言指令就能讓機器人實現服務結果。這也就意味著,機器人應該實現基于自然語言的編程體系。
此外,盡管機器人實現了“自主行動”,但當其遇到困難時的“自主發問”功能仍是一個尚未解決的難點。支濤透露,云跡機器人目前所能做到的是在遇到困難時,向他人進行電話求助。如何讓機器人用自然語言來向人類盡可能詳細地描述問題,將是他們未來計劃解決的問題之一。

對于未來人工智智能的發展,支濤預測,2016年將有望成為服務型機器人的一個快速增長點。而若想要真正實現服務機器人行業的爆發,實現各領域服務型機器人的互通有無,協同合作將是必要之舉。當談到對未來3-5年內人工智能行業的展望時,她強調一定得“重在使用,重在積累”。因為機器學也好、人工智能也好,人們的理論理解已然越來越清晰,現在最缺的就是不斷地在實踐與積累中提升人工智能的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