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良在發言。
北京7月21日電,近幾年,IP(知識產權)這個詞不斷被行業人士提及,曾經紅極一時,也曾備受爭論。21日,主題為“IP時代,數字閱讀新形態”的中國數字出版年會分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張立,掌閱科技聯合創始人王良等暢談了對IP及數字閱讀的看法。王良認為,對于IP來說,不可拔苗助長,“IP需要長期培養粉絲”。
IP雖熱,但也并非問題全無。王良從經驗出發,談到了IP產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傳統IP授權方沒有平臺和用戶能力,授權分散,無法協同運營;利益無法合理分配,購買版權后風險過大;粉絲用戶無法聚合,形成不了流量力量等等。在他看來,文字、漫畫或是游戲,無論什么樣的方式產生好的IP,雖然起點形式不同,但是最終“殊途同歸”。
“目前掌閱的IP運營便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之前圍繞內容開發到圍繞用戶開發。為的是把普通讀者變成深度粉絲用戶,并圍繞用戶的感觀進行多維的產品開發,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最終在用戶一方產生價值。”王良舉例道。

何鳳云發言。
與王良的觀點類似,樂視影視互聯副總裁何鳳云則認為,IP一定要有用戶。圍繞用戶,企業們通過多文本(電影、漫畫、網劇)形式,通過多終端(電視、手機、電腦),在多場景(聚會、書房、地鐵)中給用戶提供生活陪伴,“面對海量的內容,如果產品不獨特,不獨有吸引力,就會被直接淹沒,因此讓用戶參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于IP的火爆現狀,網絡作家阿彩認為,網絡文學在創作伊始就開始與讀者充分互動,因此可以說是用戶參與的作品。雖然IP誘惑巨大,但作者要做得是寫東西、寫故事,雖然會根據網友和改編的需要來創作,但也不能一味聽從他人意見,“至于后一步的推廣和合作,游戲、漫畫等專業創作應交給專業的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