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全體華米同學們:
2016年是華米的產品大年,我們相繼發布了小米手環2和華米手表兩款重磅產品。
6月,小米手環2發布。“小米手環2”在京東6.18關鍵詞排行榜上位列第一,超過手機、冰箱、洗衣機等關鍵詞搜索量;在小米8.16用戶最想要的品類排行榜上,遙遙領先其它智能硬件品類2個數量級,點擊達到3600萬人次。
9月,華米手表發布。因為其精準的運動定位,華米手表銷售第一周就位列京東/天貓/亞馬遜全電商平臺銷量第1名,銷售三個月出貨量高達10萬臺,足以進入智能手表出貨量全球前5。
其它品類:小米體重秤依然穩居中國銷量第一的位置,華米智芯則與業內著名體育品牌合作的智能跑鞋出貨量超過100萬雙,傲視群雄。
2016年,我們全年出貨超過1600萬臺可穿戴設備,銷售額超過15億元人民幣;自華米創辦以來的三年連續盈利,每年利潤翻番。
雖然一切順利,看起來高歌猛進,但2016年卻是我創辦華米以來最焦慮、最孤獨的一年。因為在過去的一年,我看著很多新技術出現、很多團隊浮夸、很多公司倒下;智能硬件已經快速收斂成極少數公司的機會。我每個半夜都在不斷思考,華米到底還能爬多高、能走多遠,憑什么、為什么。
我們先來復盤華米成立的這3年,在智能硬件領域形成了怎樣的競爭力?
2015年,我們通過小米體重秤和AMAZFIT陶瓷手環兩款產品,鍛煉了華米的高顏值工業設計能力、研發和生產能力。通過小米手環的千萬量級出貨,鍛煉和驗證了我們的供應鏈控制和成本管理、大規模品質管理能力。從此,“高顏值、高品質、低成本”成為了華米產品哲學,也成為了華米的核心能力之一。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中,有能力提供消費者眼里的高顏值、高品質產品,就不會餓死。
2016年,我們通過小米手環2及華米手表兩款產品,鍛煉了團隊的獨立挖掘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定義能力。華米團隊通過這兩個重量級產品的磨練,懂得了如何打磨產品定義,懂得了如何挖掘消費者真正“要什么”,這種能力極其重要。我們成功殺入Garmin等運動手表品牌的地盤,僅僅是開端。
這就是華米創辦這3年來,除了銷售數字和利潤,我們所獲得的競爭力。有了上述這兩種能力,華米就能夠入侵任何新品類,任性前行。
關于2017,我想談談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也是一種能力。
經過今年一整年的準備,最近我們宣布成立了華米人工智能實驗室,這是由業內頂級專家帶領的研發團隊,實驗室負責人工作了20年依然在一線親自寫核心代碼,我相信我們的人工智能團隊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他們在2年內必將成為業內頂尖的AI團隊。
華米人工智能實驗室不僅負責搭建我們在云端運動及健康大數據的深度學習平臺,還將與第三方合作,主導研發我們的第一顆基于深度學習的可穿戴芯片。我們的人工智能不是為了迎合資本和營銷宣傳,它有海量的數據作為基礎,它只有深度融入到華米的大健康業務發揮作用,才能成為華米的一種新能力。
接下來我想談談:我們對產品的熱愛,以及我們對自身的看法。
如果說剛才說的三種是“能力”,那么對產品的熱愛是真正的“原力”。
保持并增強公司內部的真心熱愛產品的文化氛圍,是公司最最重要的事情。我們的任何成功,都源自于我們對產品的熱愛。就如同航行在星際的艦隊,它永遠保持對星空的熱愛。
我經常比喻:華米是一支海盜艦隊,在無邊無際的星系間,脫離地球母體航行。因此,所有華米同學要形成星際航行的心態:探索未知的欲望、永遠孤獨的思考、隨時置身危險之中。
我們這個創業公司在產業中需要不斷面對挑戰和危機,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是安全的。我們要習慣將自己置身危險之中,保持戰斗的常態。當我們逐步走到產業前沿,就會特別孤獨,無論產品還是商業模式,逐漸沒有太多的參考,保持對新產品研究的強烈欲望,才能讓我們有勇氣繼續創新、而不是抄襲。
華米是一家對技術有追求的公司。這就是我們對自身的看法。
華米核心技術團隊是由一群老兵組成。華米創始團隊是中國最早的嵌入式Linux軟硬件研發團隊,從光機電硬件到驅動底層,從OS優化到算法、應用,沉浸了15年以上的功力;三年來,華米還聚集了一批超過20年經驗的原Netscape員工、Google工程師、高通芯片架構師,以及來自諾基亞中國研究院、Intel中國研究院的科學家,他們在用畢生的積累,構筑華米的核心技術競爭力和前瞻性。
未來是消費升級的時代,在我們的大健康戰略路徑上,我們有無數的新品類可以入侵、新服務可以擴張,繼續實現全球最大的人體數據公司的夢想。
2017,華米同學們,讓我們任性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