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月前,一把吉他、一首《成都》讓趙雷走紅網絡,與之相應的是其數字專輯《無法長大》銷量的提升和“2017年趙雷無法長大全國巡回演唱會”門票的熱銷。一時之間,圍繞趙雷走紅的討論洶涌襲來,民謠、在線音樂平臺、獨立音樂人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三個詞匯。
簡單而言,民謠是趙雷走紅的鑰匙,在線音樂平臺則扮演幕后推手角色,加上李志、好妹妹樂隊前期造勢,使獨立音樂人及其作品獲得空前關注和傳播,在音樂分眾時代占據一席之地。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盡管趙雷一夜成名鼓舞獨立音樂人,但并不代表民謠的成功,更不能證明當前流行樂壇已走出低谷。
喧囂過后,更多未成名的獨立音樂人逐漸意識到,趙雷走紅沒有宣告最好的時代來臨,只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仍在一線歌手和選秀歌手的雙重夾擊下艱難生存的他們,既要堅持音樂創作,增加特色減少套路,又要借助互聯網的力量獲得最大化曝光,并探索更多元化商業模式。
《歌手》并非趙雷走紅的起點
熟悉趙雷的人都知道,《歌手》并非他走紅的起點,趙雷走紅完全是厚積薄發的結果,走紅路徑是在線音樂平臺緩慢沉淀、圈粉并逐漸引爆,這個過程將趙雷從一撥小眾文藝青年的心頭好推向大眾流行舞臺。
事實上,趙雷在此次走紅前已積累一大批樂迷,去年發行的專輯《無法長大》在上節目之前就賣出20萬張左右,這個不張揚的成績使他具備了“一夜走紅”的先天條件。至于趙雷走紅的真正原因,與其說是質樸接地氣的民謠讓大眾耳目一新,不如說是大眾厭倦流行歌手浮華炫技、商業走穴后的必然趨勢。
趙雷憑借深厚的粉絲基礎和畫風清新的表演,《歌手》播出當晚就在主流社交平臺上掀起了一個輿論高潮,大眾對這個新面孔好奇的同時,也翻出他這次走紅之前的音樂。同時,嗅覺敏銳的在線音樂平臺也爭相圍繞趙雷和《成都》大做文章,獨有資源、熱門推薦、運營粉絲、獨家策劃甚至獨家專訪等一擁而上,推動趙雷效應發酵。
不難看出,趙雷走紅是大眾反浮華炫技和在線音樂平臺力捧雙重作用的結果。換言之,在真正打動人心的經典原創音樂作品愈發貧瘠的大背景下,趙雷淺吟低唱的《成都》是過度娛樂化社會中的一股清流,抓住人心后在社交平臺裂變式傳播。因此,固然民謠對趙雷知名度提升添色不少,但在線音樂平臺聯手推波助瀾才是他走紅的關鍵。
其中,無論粉絲增長速度、專輯銷量還是造勢營銷,網易云音樂都穩居第一;即使擁有獨家Live版的QQ音樂也未能在數據上超過網易,只能屈居第二,阿里星球、百度音樂則表現平平。
在我看來,趙雷走紅給獨立音樂人最大的啟發是與大型在線音樂平臺相識相知、共同成長,他從網易云音樂起家,已在該平臺積累超過55萬粉絲,并作為獨立音樂人代表出席“石頭計劃”,《無法長大》專輯也選擇在網易云音樂進行首發。盡管網易云音樂并非國內最大的在線音樂平臺,但其新歌發現和分享特色,以及社交功能的連接屬性,對渴望傳播作品的獨立音樂人天然具有吸引力。
除了網易云音樂投入2億讓獨立音樂人過得更好,其他玩家也動作頻頻,蝦米音樂尋光計劃、百度音樂人平臺計劃、太合音樂合音量T榜、摩登天空扶持基金等,一時之間,業界對獨立音樂和獨立音樂人的重視達到空前力度。不過,光靠在線音樂平臺的熱情,并不能持續釋放獨立音樂人的商業價值。
獨立音樂人面臨三大挑戰
獨立音樂人,本質上是指和唱片公司無經紀合約、獨立運營,且有原創能力的音樂人。在音樂行業經歷傳統唱片公司倒閉、數字專輯取代實體唱片的產業變革下,一家公司執掌多個藝人的模式已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獨立音樂人增多、主流藝人獨立化的局面。
過去獨立音樂人之所以生活維艱,除了自身知名度和作品傳唱度低,還與其花較大精力打擊盜版、四處維權有關。2015年8月,國家出臺《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促使在線音樂平臺重視版權,這對獨立音樂人無疑是一大利好,他們可以從低效的盜版攻堅戰中抽離出來,專注音樂創作和商業變現。
不過,獨立音樂人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不可避免遇到新的困難,主要面臨三大挑戰:
一、優質原創作品極度稀缺
一位資深經紀人直言,過去優質原創作品很多,傳播渠道匱乏,現在恰恰相反,獨立音樂人可以曝光的渠道很多,但好作品極為稀缺。李志、趙雷捧紅了民謠,開始走入大眾視野,但純粹從音樂性來看,當前民謠水準還差得很遠。不少樂迷表示,這一批民謠歌手同質化嚴重,作品聽久了容易膩,而且有些關于生活寫實的歌詞存在低俗現象。
正如前文所言,民謠走紅本質上是大眾對流行音樂審美疲勞的表現、對多元化原創音樂的渴求。目前,大眾對獨立音樂人的概念很模糊,更有不少人認為民謠就是獨立音樂,用戶認知不成熟不僅影響作品的播放和傳播,更使獨立音樂人的商業變現大打折扣。畢竟,盡管獨立音樂形式上與傳統不同,但本質依舊是音樂,用戶音樂付費習慣的建立是源于作品本身的高價值。
二、獨立音樂版權與用戶割裂嚴重
獨立音樂人希望作品通過各大在線音樂平臺觸達更廣泛的用戶,并借此實現商業變現最大化,但事與愿違,版權是在線音樂平臺的重要籌碼,各大玩家不惜砸重金購買版權,意在擴大用戶覆蓋面,以吸引廣告主。因此,沒有任何一個平臺能夠覆蓋所有用戶,獨家版權直接切斷了作品覆蓋潛在用戶的流行基礎,使版權與用戶呈現割裂狀態。
以《成都》為例,QQ音樂擁有《歌手》獨家Live版、專輯版兩個版本,百度音樂只能借愛奇藝《歌手》的視頻版蓄力,網易云音樂、阿里蝦米音樂均為單一專輯版。如果網易云音樂用戶想要聽《歌手》Live版,需要去下載QQ音樂,不愿下載的潛在用戶無法收聽和傳播《成都》。改變版權與用戶割裂的尷尬現狀,將成為帶動用戶消費多元化音樂產品的重要基石。
三、獨立音樂人難以找到精準付費用戶
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令人堪憂,網易云音樂發布的《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顯示,68%的音樂人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月均收入高于1萬元的音樂人只占5%,這意味著過半獨立音樂人收入不穩定,每天都在為溫飽問題而發愁。想要讓獨立音樂人獲得體面的收入以支撐后續創作,前提是幫助其找到精準付費用戶。
眾所周知,互聯網重構音樂產業,個性化需求給音樂生產形成了倒逼機制,“千人一面”的傳統唱片時代已一去不復返,消費升級推動音樂分眾時代加速到來。在線音樂需要與社交、體驗、推廣深度結合,來推動優質作品裂變傳播、找到目標用戶。不過,當前在線音樂平臺普遍缺乏成熟的社交化運營機制,無法幫助獨立音樂人快速匹配最合適的受眾。
盡管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但獨立音樂人的征程才剛剛開始。一方面,他們身處音樂產業的變革浪潮之中,可以帶來更多音樂形式;另一方面,隨著大眾耳朵越來越挑剔,建立在音樂品質基礎上的商業價值將更為凸顯。或許,產業格局將在下一個階段逐步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