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Alpha go橫空出世震驚世界,到今年在最強大腦上擊敗“人腦”榮膺“腦王”的機器人小度,人工智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事實上,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到物聯網的延伸,在萬物聯網的時代下,圖像技術和語音技術是基礎,這些也正是人工智能的技術分支。

人工智能發展60年,中國的發展緊隨美國,成為技術領跑者。今年兩會,人工智能更是首次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4月11日,百度基礎技術負責人、百度云聯席總經理劉煬在第五屆百度技術開放日中和大家分享人工智能的技術和成果時表示,我們真的已經到了一個人工智能的時代,有越來越多的行業、應用場景,開放的技術和平臺在支撐著AI來改變我們的生活。
AI領域的研發進展
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已經是互聯網公司的大勢所趨。在全球AI比拼發展的道路中,百度已經沖到了最前排,也是國內AI領域的頂尖技術公司。
百度在AI領域上的成就十分耀眼,這離不開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前瞻眼光戰略部署。百度不僅是國內最早開始布局人工智能的互聯網公司,且實力最強,更網羅了眾多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中的精英。在技術研發上面,百度目前已經成立四個人工智能實驗室,分別是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深度學習實驗室,大數據實驗室以及今年新成立的現實增強實驗室。從近兩年的投入上來看,百度的科研和總營收比值均為15%上下,2016年更是投入高達102億,可見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上的傾注程度。
技術上研發的成果,體現在智能產品的落地,在度秘、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機器翻譯、無人車等多個產品上,百度已經處于行業領先。而在這些產品研發中,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資金去研究的,當屬深度學習這項技術。

人工智能的核心——深度學習
百度基礎技術負責人、百度云聯席總經理劉煬在談及AI現狀時表示,今天是一個ABC的時代,A是AI,B是Big Data,C是Cloud,百度的業務模式天生就是以ABC為核心技術的一個路徑。
眾所周知,百度是一個以搜索起家的公司,搜索從第一天起就是非常大的數據鏈,這就奠定了百度在B和C的基礎,百度作為搜索公司有很多自然語言處理的需求,也就是人工智能。所以百度商業模式,百度業務模式,就奠定了百度的技術是以ABC為基礎的。
國內現階段的人工智能是以大數據為主的,具有深度學習算法的人工智能。百度作為一家以ABC為基礎的技術公司,擁有天然的大數據基因,近年來在深度學習上的進展也頗為豐富。在百度技術開放日上,百度技術專家張發恩為大家詳細地介紹了深度學習和百度云的深度學習平臺。
以百度云深度學習平臺為例,在數據層面會這樣一些鏈條,比如數據的收集、存儲,在存儲之后,需要訓練這些數據,并把模型存儲起來,之后這個模型就可以用到線上預測,為用戶提供服務了。在預測階段,有可能產生一些其他的數據,系統會將這些數據重新收起回來,形成良性的閉環。針對這種最常見、最普通的場景推出來的解決場景,在百度云上,就是百度云深度學習平臺。
下圖為百度云深度學習平臺的簡易框架。

如今GPU的市場行情維持在價格昂貴的階段,為了不造成浪費,能夠將GPU百分之百利用起來,百度研發的分布式集群可以讓GPU進行分鐘計費,用戶只有在使用過程中才需要付費。底層支持的最先進GPU加速器,能夠有效進行資源管理優化,并支持私有化部署。
百度云使用的GPU BOX是百度自己的GPU服務器,也是底層深度學習平臺的引擎,經過嚴格的壓力、溫度等測試,可以充分利用資源,不浪費一分鐘的時間。對于外部開放,百度云深度學習平臺已經將語音識別、計算機識別等承接起來,用戶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劉煬表示,百度云的愿景就是開源開放,提供各種各樣的框架給百度云的用戶使用。

智能時代的到來
百度在開放日上展示的人工智能技術使大家對這個技能領域充滿了信心與期望。在未來,隨著萬物聯網時代的發展,人工智能將覆蓋世界,開啟萬物感知的新時代。由此開來,與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公司合作升級,是一個對于傳統企業來講非常重要的部署。
在這新一輪技術浪潮中,百度總裁CEO李彥宏表示,以前我們面對一個新工具還要學習如何使用,未來任何工具都能聽懂人話,我認為這是符合人性的,這就是人工智能帶來的改變。目前百度正處于最前沿、最領先的地位,會否在未來主導國內人工智能領域,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態,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