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生鮮電商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越來越多消費者已經習慣了拿起手機在APP上下單購買生鮮產品,生鮮電商行業的發展也受到了資本、行業和整個社會的關注。4月27日,達達-京東到家CEO蒯佳祺登上央視二套《經濟信息聯播》節目,代表國內最大的生鮮商超O2O平臺京東到家,表達了自己對于生鮮電商行業價值點和發展趨勢的看法。
生鮮電商熱力十足,精準營銷提高傳統超市30%銷量
生鮮電商行業發展有多猛?
從央視報道中的數據來看,僅從2015年到2016年間,生鮮電商行業增長速度就超過了80%,增速之快足可稱之為“飛躍”。而京東到家近期公布的數據來也顯示,2016年我國消費者線上購買生鮮的季度平均增長率更是高達13.7%,近一半用戶每月會通過線上平臺購買生鮮產品5-6次,午餐和晚餐時間段成為訂單高峰。這些數據無不說明,通過線上平臺購買生鮮來做飯已經成為許多消費者司空見慣的選擇。而保證品質新鮮以及訂單的及時送達,則成為了用戶的核心訴求。
用戶對高品質生鮮消費的需求,也促進了生鮮電商客單價格的不斷增長。蒯佳祺向央視記者介紹,目前京東到家平臺上的平均客單價已經達到60元以上,部分城市甚至達到70至80元,幾乎可以與傳統大型超市的生鮮客單價持平。這一趨勢一方面體現了消費市場對于生鮮電商行業的認可度和信賴度都在穩步提升,另一方面也預示著整個行業正在向健康發展持續邁進。
火爆的生鮮電商行業背后,也是行業持續淘汰洗牌的過程。在整個行業摸索前行的時候,京東到家卻在規模和營收兩方面始終穩步增長,無疑會讓人對其核心模式和發展動力產生好奇。
蒯對央視記者表示,京東到家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除去從商戶合作分成中獲得利潤以外,也是因為積極整合多年積累下的用戶數據和基礎建設,通過數據服務、管理服務、配送服務等服務支持幫助線下超市實現營業額的有效提高。
“到今天,通過和京東到家的合作,傳統超市已經能夠獲得5%、10%甚至20%到30%的銷量提升。”蒯佳祺稱,對于像沃爾瑪、永輝這樣的大型商超來說,10%的提升幾乎等同于以往純線下模式一年的增長率,而對地區性的中小連鎖來說,通過接入京東到家平臺,所獲得的提升空間則更為巨大,“比如天津本地有一家連鎖超市,在和京東到家合作之后,得到的銷售額增長相當于新開了三家門店。”京東到家希望能夠把整個市場的蛋糕做大,讓包括平臺在內的各方都能夠從中獲得更多好處。
相比“顛覆”,零售升級更需要的是“賦能”!
面對央視記者對于生鮮電商怎樣盈利的疑問,蒯佳祺基于京東到家在發展速度和效能提升方面達到的成績,向央視記者做了近一步的闡述。他認為,目前生鮮電商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點。在核心模式已經被市場驗證行之有效的情況下,“傳統超市+線上平臺”的新型合作模式將成為零售業在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完成轉型升級、獲取增長新動能的機會。與此同時,他也又對社會和行業內許多以“顛覆”為口號的所謂“新模式”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在蒯佳祺看來,“轉型”不等于將已有的產業模式全部推翻,傳統的線下門店不僅不需要被顛覆或取代,其常年經營中積累下的供應鏈、門店資源、人才管理和資金實力,反而是許多線上平臺無法在短期內復制的門檻壁壘和核心競爭力。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的不是建立新模式,而是線上平臺借助自身優勢對傳統零售進行“賦能”。
在不久前的4月13日,京東到家便召開媒體溝通會,公布了名為“零售賦能”的平臺新戰略。在溝通會上,蒯佳祺表示,傳統零售的弱點只是在新環境下,缺乏某些解決問題的能力。京東到家愿意賦予傳統零售業,用流量賦能、效率賦能和用戶運營賦能幫助他們成功跑完“最后三公里”。
“零售業的新時代已經拉開帷幕,京東到家愿意通過零售賦能,幫助更多優質商家跨越傳統與現代、線上與線下之間的鴻溝,以此解決傳統零售的行業痛點,幫助他們完成互聯網轉型升級。”蒯佳祺說。
三大途徑打通傳統零售升級之路
據了解,京東到家的“零售賦能”戰略主要是通過流量賦能、效率賦能和用戶運營賦能三大途徑實現落地:
在流量賦能方面,京東到家不僅有3000萬平臺用戶,還背靠京東商城1.5億用戶流量。這些用戶大多是30歲左右、擁有較高收入、對生活品質有所追的超市精準消費客群,但卻往往因為工作繁忙而沒有時間到實體門店挑選商品。對于她們來說,京東到家所提供的線上生鮮購買渠道無疑是擊中了最“痛”的點。
在效率方面,傳統超市由于缺乏高效的訂單處理能力,一旦線上訂單來到,就要靠員工在超市里“滿場飛”來揀選商品,十分耗時耗力。通過使用京東到家的揀貨APP,配合建立店內倉,并設置專職揀貨員,京東到家的合作門店如今已經將每單揀貨時間從30多分鐘降低到了3分鐘,相當于訂單處理能力提高了5倍。
此外,由于生鮮行業的銷售狀況受季節、地區和市場具體需求的影響非常大,因此一旦實體門店對市場動向的判斷失準,便會直接造成儲備商品銷售困難。京東到家通過消費大數據,直接為門店提供本城市各品類銷售情況和備貨建議。這種數據代替人工經驗進行備貨的變革,在幫助門店更加客觀地獲取市場動向的同時,也直接促使門店坪效得到顯著增長。
最后是對用戶運營的賦能。傳統商超雖然在門店布局方面建樹頗高,但對線下顧客的吸引和管理理論卻一直停留在上世紀純線下時代的水平。對于他們來說,顧客的面孔是模糊的,他們的喜好、習慣和取舍標準也是難以捉摸的,即便進行營銷,往往也只能以價格吸引等慣用手段來進行試探性的宣傳。如今,通過線上店鋪,傳統門店不僅可以記錄下更豐富的用戶行為數據,還可以基于平臺提供的大數據分析支持,對用戶進行精準營銷,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粉絲”群體。
不難看出,所謂“零售賦能”,其本質更像是從流量、效率和用戶運營這三件最讓傳統零售業頭痛的事情入手,通過在線平臺的力量補全“短板”,讓傳統零售得以以健全的姿態重新回到零售新業態下的主賽道。而上文中的增長數據也已經證明,京東到家所選擇的這條道路,的確有能力為迫切需要轉型的行業開辟新的道路,讓傳統零售重新煥發活力。
2017年是傳統零售企業互聯網轉型升級至關重要的一年,有了京東到家的實力參與,相信行業未來的發展將更有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