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9 日消息,小米創始人雷軍表示:特斯拉比小米提前 10 多年進入電動汽車行業,有些人認為小米已經錯過了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的時間窗口。對此,我不同意,比賽才剛剛開始,我認為小米還有很多機會。

小米集團 2022 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小米集團 Q2 包含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人民幣 6.11 億元。
8 月 11 日,小米首次公布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進展,同時披露在自動駕駛領域,已組建超過 500 人的研發精英團隊,并制定了全棧自研算法的技術布局戰略。此外,剛剛出版的雷軍首部商業思考著作《小米創業思考》,更是披露了小米造車業務的諸多信息。
IT之家曾報道,雷軍在書中稱,對小米而言,造車是大勢所趨,別無選擇。造車也是小米發展史上最重大的決定之一。
從 2021 年 1 月 15 日開始,經過 75 天 85 場業內拜訪溝通、與 200 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深度交流、4 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兩次正式的董事會,才做出這個決定。他更是將造車稱為“人生中最后一個重大創業項目”。
具體到汽車業務,雷軍跟團隊說,“首先,我們是一個剛剛上路的新人,憑什么第一款產品就要做全面而徹底的顛覆?我們能不能先確保做一款好車,一款能夠與當下同級所有產品比拼的好車,在確保這個目標的基礎上,再考慮顛覆的部分。其次,我們要想明白我們為誰而造車。能不能先從我們最熟悉也最具市場容量的群體做起,兼顧集團整體業務的步調。”
雷軍稱,對小米而言,造車是大勢所趨,別無選擇。雷軍稱,必須看到幾個客觀事實:第一,手機行業已經進入成熟存量競爭階段;第二,車是最大的個人消費品,智能汽車就是當下最大的風口;第三,智能汽車是智能生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與個人移動設備和居家環境一起組成了完整的智能生活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