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巖:強調資源+團隊,還是以為人定勝天。這是很天真浪漫的想法。相對天時地利,人和是最不重要的。歷史時機對了,團隊和資源即使不夠也能被大潮推著建立起來。
昨日,量子鏈Qtum創始人帥初在3點鐘區塊鏈社群曬出25題問答后,這一社群依然熱鬧非凡。今日下午,知名創業者、百合網和一號媒婆的創始人,慕巖提出一個話題——現在的區塊鏈和98~00年的互聯網泡沫階段很像,慕巖與趙東、張斗、曾穎、尚結怡、陳光及XDC極數鏈等投資人和創業者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火星財經對此進行了特別整理,交鋒內容如下:
張斗—音悅臺:
現在是好的歷史節點,對誰都一樣。
慕巖:
現在對于多數項目都太早了,timing不對。
我經歷過98-00年互聯網泡沫的創業期,現在和那時候太像了,基礎設施還沒完善,用戶端認知還沒建立,至少三五年后才是多數應用類項目最佳啟動時間,現在啟動的很可能是先烈。
所以,真正經歷過“周期”的創業者,才能真正看明白,這不是智商問題。
當然,你們愿意現在擼起袖子加油干,我也祝福你們。
如果現在啟動,就老老實實聽我的忠告,融一特大筆錢,保證可以度過三五年的等待期。
我以前也認為要一直干著才能抓住機會,后來才領悟到,等待的勇氣比創業的勇氣更難更需要智慧。
曾穎:
慢慢想,快快做
慕巖:
慢慢想,更慢做。
其實,真理都是特別簡單的,大家去看下hype cycle(編者注:技術成熟度曲線),人類的命運恒古不變,就是這條曲線,多少炮灰多少成敗,都在這條線上。
當年,亞馬遜是靠融資巨大熬過去的,buy.com是靠創始人對周期清醒的認識大賺一筆的,其余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呢?無論團隊多牛逼,資源多豐富,很多都上市了。結果,都死了。只剩了亞馬遜,eBay,雅虎三家活下來,99%都灰飛煙滅。
尚潔怡:
區塊鏈更多是商業變革而不是技術變革,而且互聯網基礎設施已經很成熟,這條線(hype cycle)是否會變得短一些?
慕巖:
肯定會短一點,但我的判斷是,短不了多少,因為任何行業把系統改造以及讓“客戶”認可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都是巨大的。
陳光:
我覺得區塊鏈的本質不是商業變革,而是社會變革。區塊鏈的最底層是“共識”的建立。人性是逐利的,所以比特幣設計是利益驅動算法,算法驅動共識。人性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不斷分化,現實中共識的建立最終依靠權力。目前虛擬貨幣共識的建立并不穩定,在不斷進化。最終是否能趨于穩定也不好說。
如果區塊鏈最終的項目成功是靠資源和團隊,那當年PC時代的成功項目就應該是IBM,結果卻是微軟。互聯網時代就應該是微軟,結果卻是谷歌。發展是跳躍性的。
我們對比當年的互聯網發展。互聯網當年的發展是信息化,帶來的效率的大幅提升。第一普及的應用是瀏覽器Netscape和Yahoo。
慕巖:
強調資源+團隊,還是以為人定勝天。這是很天真浪漫的想法。相對天時地利,人和是最不重要的。歷史時機對了,團隊和資源即使不夠也能被大潮推著建立起來。歷史時機不對,怎么都是死,只是分為是光屁股死,還是從散戶大媽口袋里套出一筆錢來再死。我個人覺得還是光屁股死更光榮一點。
至于“通證化”,在另一個三點群里我說過,馬化騰同學帶著騰訊區塊鏈研究小組搞了幾個月,得出結論是未來沒有一個商業系統的數字貨幣具備生存基礎,通通會死掉。我不服,先diss pony你思想落伍了,跟不上時代了……然后,我自己獨立思考+請教高人了幾天幾夜,發現他媽的pony團隊的結論是正確的。
你們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祝福你們,但絕對不會投資你們。
尚潔怡:
騰訊的區塊鏈項目不也是埋好了token功能嗎?
慕巖:
他們不會搞那種上交易所的通證的,即使國家允許。
XDC極數鏈:
互聯網巨頭是中心化的,他們肯定不愿意區塊鏈發展起來革了自己的命。
慕巖:
你這是農夫以為皇上天天用金扁擔挑水吃。
趙東:
慕老師,我并不認為騰訊的研究團隊會比我們聰明多少。
慕巖:
你說的對,換一種說法是,你也不會比騰訊團隊聰明多少。
趙東:
關鍵是,你認可一個方向時,你是否原因為他all in,特別是在別人都懷疑的時候。當然在所有人都歡呼認可的時候你更要警惕。 我覺得,不必在乎馬云、馬化騰怎么想的。最關鍵是你自己怎么想的。
我也不認為馬云比你我聰明多少,我只是覺得他在20年前看到一個大方向,一開始他也不知道具體怎么做,他堅持下來,堅持到最后,他贏了。
慕巖:
大家還是老老實實看看hype cycle,也叫技術成熟度曲線,無人能超越這個歷史規律,按這條線的節奏去做就好,沒啥神秘和深刻的道理。
尚潔怡:
我認為區塊鏈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最終是否通過幣的方式體現出來并回饋給創業者,目前難以判斷,過于關注幣,說明信仰錯了,還是先想想如何創造價值吧。
慕巖:
這位妹子說的好,先去掉貪婪,去掉借機快速發個大財的貪心,冷冷靜靜,踏踏實實的研究和開發區塊鏈技術和應用,慢慢來,奔著10-20年堅持做下去,那你很可能就是一位成功者,但成功大小要看命了。
慕巖:
大家別把我太當回事,我只是創辦過兩家不成功的網站和一家有點小成的網站的一個70后。經歷過大周期,資源就是百合網加上并購的世紀佳緣的用戶,還有過去20年認識的一些老哥們。對新鮮事物反應比你們慢,但幸好足夠冷靜和謙卑。僅此而已,機會最終還是你們80,90后的,我們最終只能淪為做投資人的無奈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