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想中國區總裁劉軍(左4)回答記者提問
4月17日下午消息,聯想發布智能物聯消費賦能品牌Lecoo及三款智能物聯新品。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表示,聯想中國區智能物聯、智慧行業、智慧服務和智慧渠道四大業務版塊中的智能物聯業務版塊,正式形成To B(ThinkPlus)和To C(Lecoo)兩品牌“雙輪驅動”的新模式,這標志著智能物聯業務版塊邁出里程碑式一步。
劉軍認為,中國在經歷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后,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正在發生深刻的化學反應,由此催生一個全新的智能物聯網時代。在智能物聯這條嶄新的賽道上,聯想的變革沒有參考模板,沒有對標競爭對手,聯想在和自己賽跑,將更加積極地深耕中國市場,實現由硬件設備制造商向智能物聯服務商的轉變。
劉軍稱,中國的企業正在經歷一個數字化轉型,從傳統IT向新Smart IoT的轉型,這個“新IT”會結合新的業務模式進行服務。目前,這個轉型剛剛開始,“我想80%都還剛剛起步,甚至還沒有起步,這個過程我認為是一個巨大的風口機會”,劉軍說,聯想作為一個傳統IT公司,希望把數字化轉型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中國公司,助力它們成長。(韓大鵬)
以下為部分對話內容:
問:新品牌Lecco和其他競爭對手比有何不同?
劉軍:Lecco是我們賦能的品牌,我們想利用聯想的自身優勢,賦能一些好的產品創意和好的產品技術。聯想過去制造硬件,現在是從硬件到云端的企業。其實,我們有很多核心能力,我們是能幫助到這些產品的,就是產品賦能,比如說產品的設計能力、比如說我們的供應鏈能力,以及我們的采購規模,這些都能夠控制它的品質以及最大的成本。第二個賦能就是渠道的能力,可以幫助賣。聯想相對于小米,我們在線下的能力是更強的。當然,我們目前也在很快往線上轉,我們有一半的產品都是在線上賣的,所以線上線下是比較平衡的。
問:目前,聯想業務覆蓋PC、移動、零售和物聯網,如何簡單地定義這家公司?
劉軍:我在不久前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八個字,“智慧聯想,服務中國”。我們轉型的方向,是希望能夠從一個傳統IT企業,向一個泛IT的集產品、方案、服務為一體的服務商定位轉型,在這之下規劃了四大版塊。其中第一大板塊就是智能物聯版塊,今天大家看到是我們在這個版塊里推的一步。
問:ThinkPlus智能生態和Lecco,兩者未來會不會打通?
劉軍:我們推出兩個賦能的品牌,ThinkPlus是我們在面向商用客戶的品牌,其實toC是聯想的一部分,還不到一半,更大的是在toB,而我們智能物聯的市場,toC是一個市場,toB是十倍于toC市場,大家知道有一個概念“數字中國”,大家想一想中國要數字化需要多少智能產品。
問:“智慧聯想,服務中國”,這個戰略怎么實施?
劉軍:這個愿景是代表聯想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這里有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聯想在宣誓對中國的回歸,聯想在2005年的時候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我們選擇了一個國際化的戰略方向。現在已經過去13年了,應該說我們在國際化上有很多的磕磕碰碰,但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今天的聯想,我們絕大部分業務是在海外,大概中國業務只在聯想占24%左右,所以聯想也注意到在過去大概五年,中國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在很多領域已經開始超越。所以,我們在去年決定重新回歸中國,加大在中國的投入,這是一個要點,回歸重要。
第二個要點就是向服務轉型。我們作為中國傳統的IT企業,我們看中國目前的IT市場,一方面PC市場算一個很成熟的市場,但是另一方面,其實中國市場有很多的風口,比如說我們在十九大報告里看到了,我們特別注意到未來十年中國發展的熱點是服務,第三產業。在服務的第三產業里,如果大家認真去看,其中數字科技服務是巨大的一塊。
此外,中國的企業正在經歷一個數字化轉型,從傳統的IT向新的Smart IoT就是“新IT”的轉型,這個“新IT”會快速組合你的中產系統,完成新的業務模式進行好的服務,這些特點都是領先的。所以這個轉型剛剛開始,我注意到中國有些領軍企業已經開始在做的很好,但是絕大部分,我想80%都還剛剛起步,甚至還沒有起步,這個過程我覺得也是一個巨大的風口機會。聯想作為一個傳統的IT公司,我們希望把我們本身數字化轉型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中國公司,助力他們的成長,這是第二個。再有我們看到了智能物聯的機會等等。所以在中國面臨幾大風口,我們也積極向這個方向轉型,在新的高度上幫助和服務好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