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開復 現場圖
4月26日上午消息,2018GMIC大會今日在北京召開,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出席“AI現狀與未來”圓桌論壇并發表了對于人工智能應用及人才培養的看法。
李開復將人工智能的應用歸納為四波浪潮:
1. 互聯網的AI浪潮,互聯網公司進行數據收集,以便于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及變現,互聯網的數據量最大,用戶每天都在標注數據,因此今天的AI巨頭和互聯網巨頭是劃等號的;
2. 商業化的AI浪潮,擁有大量數據,并能將數據變現或提升商業價值,大部分AI公司都在做商業化這部分;
3. 收集基于視覺、聽覺等傳感器的過去不存在的數據,并將其變成一個新的應用或用戶體驗,如智能音箱、語音交互等;
4. 自主化、自動化的AI,如機器人、無人駕駛或者無人機等,這已經徹底顛覆了人們的出行習慣和物流方式等;
李開復表示,這四波浪潮也給中國帶來很多機會。中國在互聯網上已經占據半壁江山,視覺和傳感器方面發展迅速,盡管在比較深的科技領域如無人駕駛等方面依然是美國領先,但中國有數據的優勢,還有政策的推動,以后將會是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領先的狀況。
關于人工智能人才的培養,李開復認為,如果分析中美之間的優勢與劣勢,美國在教育方面優勢很大,不少高校中存在優質的AI課程。對我們而言,要建立人工智能金字塔,必須要有一定基礎。近日,教育部、創新工場與北京大學聯合推出AI人才國際培養計劃,李開復稱,將邀請國際國內的老師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同時還會與業界公司成立競賽平臺,將AI教育做得更普及,希望通過線上及線下的培訓,培養出大量AI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