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們從小就會背的古詩,從春耕到秋收,風吹日曬,病蟲害、雨水不足/過量等都對糧食產量有著不小的影響,也是急需攻克的難題。百度董事長李彥宏通過把AI技術應用到農場中來解決這一問題。

李彥宏帶領著百度技術團隊,研發出百度大腦的視覺技術、EasyDL、飛槳(PaddlePaddle)、EdgeBoard等AI產品,并將其投放于農業領域,實現了用技術監測病蟲害,完成精準科學用藥,不僅大幅度的降低了農藥的使用量,更是降低了農民的投入成本、既減少了環境的污染,又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壓力,保障了農業產量的同時,也保證了消費者使用安全。

以其合作的京東方植物工廠為例,基于百度視覺技術及深度學習算法,現如今,京東方植物工廠已實現水培蔬菜智能種植,通過無土栽培蔬菜的克重識別模型、蟲害監控模型、生長影響因素模型,打造的智能無土栽培解決方案,提供智能水肥決策、蟲情智能預警、大棚智能環控系統、智能排產與供應系統,能夠對水培蔬菜全生命周期進行智能化管理,對蔬菜排產及供應鏈前端進行管理與預測。這一模型,相對于大田種植能夠節水90%,實現了真正的安全無農殘,全年可耕種,也大大的降低了人工成本。

除了在農業產量上的投入,百度的AI技術飛槳,還應用在了農作物智能分揀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智能分桃機,通過深度學習和模型訓練,現如今,智能分桃機已經能像經驗豐富的桃農一樣準確分桃,且準確率高達90%,極大地解放了人力物力。
百度AI技術在農業領域的貢獻,不但改變了傳統農業的靠天吃飯,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農業低成本高產量的可能性。正如李彥宏所期望的,AI正在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