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閑著沒事,就說說這互聯網產業的當下與未來。
其實年初就想發點感慨,想推測一下今年的發展走向,然后年底驗證一下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可惜一直沒琢磨好,一來二去,就差不多快半年了。
今天剛好看到小米印度的一條消息,這讓筆者有了進一步的思考。這消息說,5月1日根據路透社報道,印度方面表示,小米及其旗下公司涉嫌違反印度當地的《外匯管理法》向外國實體非法匯款,已扣押屬于小米技術印度私人有限公司(Xiaomi Technology India Pvt.)(以下簡稱“小米印度”)約48億人民幣(7.25億美元)的資產。
看到這條消息,筆者心里咯噔一下。為何呢?其實俄烏交惡一來,美歐與俄羅斯都對彼此的海外資產有所行動,甚至采取了一些行動,這類新聞不少,搜一搜就可得。
目前國際大環境極為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說翻臉,瞬間就是無情,這應該也很容易理解!因為,一旦被對方定為敵對,那就會很麻煩,甚至財富灰飛煙滅都是小事......
對于印度公司變故,小米集團回應稱,該公司所有運營活動都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小米印度公司向銀行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和賬單合法且真實,所支付版稅均用于公司印度版本產品所使用的授權技術和知識產權,是合法的商業行為。小米表示,將與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誤會。
就在此消息曝光的同時,還有進一步消息稱,小米并非被印度財政部追繳稅款的唯一品牌。從資料來看,去年12月以來,印度財政部稅收局執法人員向全印度20多個地方查稅,小米和OPPO等中資手機企業均被搜查,這些都是在印度較為知名的手機品牌。
好了,到此可能就涉及一個重大命題,即對一些擁有海外業務的頭部互聯網平臺乃至科技公司而言,如果國際宏觀形勢突然風云突變,那么如何保護自己的海外資產?這可能就是今年所要面臨的難題與考慮的重點,當然其他產業、國際化的公司同樣面臨這個難題。
上面的分析,是大型互聯網、科技公司面臨的一個問題,這算是對外,那么內部呢?年初,筆者其實也一直思考不明白,一直在觀察各頭部公司的動作。目前來看,裁員成為一種趨勢。阿里、騰訊、美團、京東、百度、快手、字節跳動等大多數平臺都有裁員的新聞曝出,這算是一些知名平臺的動作,其他二三陣營的有些可能就直接解散了,如一些社區團購公司。
裁員,本質無非就是壓縮成本、戰略收縮,企業不在以業務擴張為目標。去年三季度一些平臺公司公布了財報,當時看到普遍指標都在下滑。有個別觀點認為,互聯網公司業績下滑說明脫虛向實有了成效。筆者當時呵呵一笑。為何呢? 道理也很簡單,互聯網公司,主要收入依賴于什么?大部分公司與廣告業務密切相關。而這些廣告主是誰?他們現在還能投入多少營銷費用?為何投入縮小?這些問題大概思考一二就會很簡單得出結論。這局面,如何能得出實體公司有起色?
綜上所述,經過這幾個月來看互聯網等科技公司,不到半年也就算半年,估計后面可能也差不多,總結有二:一對內,戰略收縮可能是主基調;二對外,如何保護海外資產是個難題?
國內外環境很復雜,變數很多,可能會影響每一家公司、每一位從業者,希望大家都能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