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鄉村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透露,今年天貓618期間,農村淘寶在縣域消費市場上的整體增長同去年雙11相比有將近40%的增長。
今年6月1日,阿里啟動了手機淘寶標準版和家鄉版的合版。李少華透露,兩端合并后“手淘”所覆蓋的市場大盤交易量上漲超過20%。
此外,村淘在縣域市場升級了天貓優品的運營模式,對縣域的運營模式也進行了一次數字化升級。有518家完全數字化的門店首次參加618,這標志著阿里在縣域的新零售標桿店正式投產。
(天貓優品體驗店)
李少華透露,天貓、淘寶、聚劃算、菜鳥、阿里云、螞蟻、釘釘等這些阿里經濟體業務,已經一定程度上參與到整個集團的涉農業務,在下沉市場展開了跨BU、跨端、跨團隊的“大會戰”。
“你可以理解為村淘所屬的阿里巴巴鄉村事業部是阿里巴巴農村戰略的先鋒隊,后面還有13個BU,13個兄弟,隨時能站出來。”李少華說。
(阿里助農艦隊)
在李少華看來,鄉村振興要去沉淀兩個東西,一是數據,包括電商的消費數據、生產數據、供應鏈數據、需求數據的分析。第二是技術,怎么樣把一個技術變成普惠的技術,變成一個可以融入到千萬生產戶中的技術。
“在下沉市場,我們有兩項優勢:技術優勢和心態優勢。技術上,大數據沉淀可以幫助縣域產業升級,從而通過數字化引擎推動鄉村振興。心態上,我們做農業沒有盈利壓力。”李少華說。
很多人進村是奔著政策紅利去的,阿里卻是持續性投入。2014年阿里進入下沉市場,開始推動整個社會化物流體系到縣和進村。目前,50%以上的鎮都已經有一個或者多個物流末端下去了,尤其是有了菜鳥的支撐,村淘在接近一千個縣構建了獨立的縣倉,這就是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
李少華認為,深耕農村市場,如果只從商業角度講,短期是見不到任何商業利益的,需要持續投入,需要把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結合起來看,才能找到一個價值體系。
“阿里選擇長期持續地投入,有的公司因為各自原因選擇放棄,或者有選擇地試水,都可以理解。但退潮以后,能看到誰在裸泳,誰在堅持。”李少華說。
(李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