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煦國際】臻品鑒賞-飛龍幣/雙旗幣
飛龍幣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復辟帝制,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并下令廢除民國紀元,改民國5年(1916)為“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據說這“洪憲”來源很有意思,本來最初用的年號是“昭武”,后來有人說這是吳三桂當年造反用過的,不吉利。于是就有高人出現,說不如用“洪憲”,明朝開國年號洪武、清朝心腹大患洪秀全、武昌起義首領黎元洪,都帶一個洪字,實為大吉利,于是袁世凱詔準……至于“紀元”,就是紀念幣的簡稱,紀是紀念,元等于圓,也是對貨幣單位的稱呼,如對“袁大頭”的俗稱寫法為“袁大頭銀圓”或“袁大頭銀元”,其實一樣都是“幣”或“錢”,只是分為普通幣和紀念幣,均是可流通的貨幣……當然,這位錢幣收藏者的獨特見解,我雖聽得啼笑皆非,但對前部分無話可說,因為符合歷史記載,而對后部分無法茍同,因為實在是種篡改,紀元與紀念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作為同是錢幣收藏愛好者,我不得不糾正他這種在概念上的幼稚錯誤。
直徑:39.18mm;重量:27.0g
此枚袁世凱高纓像中華帝國洪憲紀元飛龍銀幣,其正面為袁世凱九分臉正面及胸像,面部稍左側。袁世凱身著大元帥服,頭戴鷺羽高纓冠,胸前佩戴大勛章。背面中央為飛龍圖案,上面鐫“中華帝國”四字,下面鐫“洪憲紀元”四字。飛龍銀幣的鑄幣工藝在當時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正面袁像栩栩如生,眉目傳神,背面飛龍的形態沒有采取中國傳統龍文形態,而是西方的雙翼龍,該幣也是中國官方鑄幣唯一采用的外國龍,也是中國僅有的幾枚帝王銀幣雕刻工藝最精湛的作品,其珍貴程度不可小靚。
中華民國十八年雙旗幣
直徑:38.41mm;重量:22.7g
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國民政府擬定設計新的孫中山像國幣以取代流通已久的袁世凱像銀幣和孫中山像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天津造幣廠于當年設計并鑄造了三種正面鐫有孫中山著西服肖像的中圓型銀幣,中華民國十八年孫中山西服像地球雙旗中圓銀幣系天津造幣廠設計并正式鑄行的銀幣之一。銀幣正面中央鐫孫中山著西服九分臉肖像,肖像上環鐫銀幣的鑄造年份“中華民國十八年”七個字。銀幣的背面鐫國民黨黨旗和中華民國國旗,雙旗交叉由緞帶所系,矗立于地球之上。雙旗周邊環鐫中華民國的英文漢譯“中華民國”,銀幣下端的地球上鐫幣值“壹圓”。該幣在舊中國民國時期的全國各地均有少量流通,說明該銀幣系當時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正式鑄行的銀幣,只是鑄額極小,存世極少,是中國近代機制金銀幣最為珍貴的品種之一,極為珍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