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煦國際】臻品鑒賞-光緒元寶庫平一錢四分/中華元寶
光緒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
作為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政府的無能導致了后期的衰落。然窮則思變,清朝統治者發動洋務運動,做出積極進取的主要舉措,雖然不能改變封建王朝的覆滅,但卻讓社會方方面面發生著巨大的改變,鑄幣業就是其中之一,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之后各省紛紛仿效。
光緒十六年(1890年)廣東省錢局造幣廠根據清政府欽定體制,將錢文改鏨蟠龍之外,以“廣東省造”和庫平重量漢文改到正面,廣為鼓鑄第三版“光緒元寶”,該制形被各省采用,成為定制。
至光緒三十四年,朝廷將貨幣按三個等級鑄造流通,分別是七錢二分(一元)、一錢四分四厘(二角)、七分二厘(一角),主要由天津的造幣總廠鑄造,北洋、南洋(江南)、湖北、廣東四個分廠,也有鑄造,但流通量不大。
近年來,隨著收藏投資熱的不斷升溫,銀元也日漸走俏,且價格一路上揚,尤其是珍品銀元,在藏品交易市場上表現異常活躍,銀元材質珍貴,藝術價值高,由貴重金屬或白銀合金鑄造,制作精美,圖案考究,文字清秀,內容豐富,銀光燦爛,其貌可人,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
直徑:23.6mm;重量:5.4g
這次征集到這枚廣東省造光緒元寶為“庫平一錢四分四厘”,直徑:23.6mm;重量:5.4g錢面:珠圈中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圈外上環“廣東省造”,下環“庫平一錢四分四厘”;錢背:中心為蟠龍圖案,上下環英文,錢幣的包漿發色純正自然,給人一種歲月凝重的滄桑感,整體幣面造型較為分明,且布局和諧,堪稱精品
中華元寶
1911年(清宣統三年,夏歷辛亥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樂成,揭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各省起勁響應,紛紛宣布自立,清王朝的腐朽統治迅速土崩瓦解。福建革命黨人也于同年11月9日在福建舉事,經由一天鏖戰,革命軍恢復福建城,建設了中華民國閔軍政府(亦稱“福建都督府”),推選原清軍新軍第十鎮統制孫道仁任都督,彭壽松、鄭祖蔭等10人組成參事員會(不久改稱“政務院”),行使軍政權利。
閔省恢復之初,軍政支出眾多,而府庫空虛,財政極為困難。為緩解財政主要時勢、維持社會金融穩固,閔軍政府政務院決議設立印鑄局(局長林曉),鑄造銅錢、銀角等錢幣投放市面流通。其實除鑄造刊行了“福建通寶”圓形圓孔銅錢外,還鑄造了帶有“辛亥”字樣的“中華元寶”銀角加入市場流通。
直徑:23.6mm;重量:5.3g
辛亥“中華元寶”銀角鑄造、流通時間極其短暫,存世數目稀罕,故不為人所知。但它作為近代福州鑄造刊行的辛亥革命紀念幣,也是其時天下唯逐一枚見證辛亥革命勝利的紀念銀幣,在近代錢幣史上具有主要的職位,值得重視。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