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7月31日,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湖北賽區決賽于湖北工業大學開啟,來自省內71所高校的156支參賽項目同臺比拼,決勝巔峰。
本屆大賽自2019年4月開賽以來,湖北省逾17萬名大中專學生報名參賽,4萬多個項目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行業產業緊密結合,使高校創業創新教育成果助力省內經濟爬坡過坎。
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湖北賽區現場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高教賽道頻頻秀出“高科技范”
“通過參賽項目,能夠看到當代大學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關注和深入思考。”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黨組成員、省委教育工委委員余學敏認為。
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黨組成員、省委教育工委委員余學敏發言
華中科技大學學生通過“開關磁阻電機電控產業化”項目,將創新的開關磁阻電機技術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工程機械類、高端家電市場等領域,“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業品牌,打破某些技術被國外市場壟斷的局面”,項目負責人吳荒原信心十足。
武漢理工大學學生侯力帶領項目團隊承擔高技術船舶專項研發重任,通過“船舶新能源逆變控制技術產業化”項目,突破了船舶光伏發電四項關鍵技術,提高了逆變控制的動靜態特性,開發了新能源發電系統的智能化管理裝置,成為唯一取得中國船級社CCS型式認可的項目,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發展。
還有諸多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高社會價值與應用價值的創新創業項目,為湖北省當前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更多潛力產業成長為制造業現實增長點提供創新驅動。
“大賽充分實現了高校智力資源、技術資源、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為產業轉型發展注入鮮活動力”,余學敏強調,要繼續為青年學子創新創業構筑護城河、打通產業鏈、營造生態圈,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決勝全面小康,“紅旅”項目既“富口袋”也“富腦袋”
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湖北省決心把握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動權,確定了要實現90萬人脫貧、800個村出列、17個縣摘帽的脫貧攻堅目標。入圍“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的22個參賽項目,為助力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青春力量。
華中農業大學學生雷薔會帶領團隊打造“構葉生態豬養殖扶貧”項目,開創“六位一體”產業的扶貧模式、線上線下的新零售形式、先進養殖的技術方式,切實保障農民利益,推動農戶走向致富道路。
針對湖北“苧麻之鄉”對科技的需求,華中科技大學“綠草成纖:中國草變致富寶”項目令“廢草”變“富寶”,為當地農戶打響“商戰”,項目負責人舒潼介紹,項目解決當地3000余人就業問題,5萬余人每年每戶增收2萬余元,1000余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扶貧先扶智”。參賽項目還關注留守兒童問題、學生思政素養、鄉村文明文化建設等,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青年大學生用心恤農、用情暖農、用力扶農,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日子越過越紅火。
提升區域發展競爭力, 生態文明建設的“青春力量”
“對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土地進行治理,本質上服從并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針對鄉村亂建亂造現象,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學生張浩元介紹道:“我們為政府及土地整治設計單位提供迅速高效的土地整治三維仿真規劃設計,大大提高土地整治工作效率,推動省內鄉村走上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以“互聯網+”平臺為支撐、國家政策為導向、專業化技術為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從方方面面入手,讓人民群眾切身享受綠色生活。湖北工業大學“泥來順收,供不應求——城鄉環境治理的踐行者”項目致力于農村污染環境治理,還鄉村藍天碧水;武漢科技大學參賽團隊優化當地民宿文化休閑空間,還鄉村一片新“桃源”等。
湖北工業大學校長劉德富發言
“作為五屆省賽連續承辦校,我們親眼見證了學生以‘互聯網+’為主題,主動契合區域發展規劃,不斷拓展內容,提升內涵。”校長劉德富表示,學校還將搭建五屆大賽的項目投資對接會,力爭將創新創業走深走實,落地生根。
一批批優秀項目從大賽中脫穎,成為社會經濟轉型發展新的驅動力。青年學生在大賽中砥礪品格、快速成長,成為這個時代最核心競爭力。(文/圖 馬海君 張德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