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扳指在古代是射箭時用于保護拉弦手指的套管。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護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專用器物。
此翡翠扳指的玉顏色鮮嫩艷綠,純正自然,質地細膩,瑩潤潔凈,屬于上等級別的玉扳指。
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商周時期就發現有扳指的存在了,最初有皮質等一些較軟材料制成的扳指,隨著年代的變更以及逐漸演化,扳指的材料和形制在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翡翠玉扳指還有拉弓護指的功能,不僅較后來的扳指更長,而且其上有槽痕;到了戰國就開始變短;漢代的扳指出現玉片形狀,類似于玉佩,稱之玉蹀;宋代出現了一些仿漢代的扳指,其樣式更是多種多樣,有片狀的,也有矮筒狀的。
時至清朝建朝后,滿人少用弓箭后,翡翠扳指變成高官把玩的石頭,偶爾皇帝會賞賜給大臣。由于乾隆皇帝特別喜歡扳指,滿朝文武官員也開始收藏翡翠玉扳指。 當時的扳指設計愈發精益求精,質料也十分講究。
因為其材質更加圓潤、光滑,所以更加難以用來射箭,而成為一種裝飾、身份以及流行趨勢的象征。后來引申為能夠決斷事務,具有身份和能力象征的器物。扳指用材上初有玉石之品,繼之翡翠、瑪瑙、珊瑚、水晶、象牙、琺瑯、花斑石、綠松石、金、銀、銅、鐵、瓷之屬等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