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玖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古董賞析
民國三十一年錢幣
民國十二年壹毫鎳幣
重:4.68g 直徑:2.38cm
重:4.54g 直徑:2.1cm
1935年11月,國民黨政府宣布實行法幣政策,禁止銀元在市面流通。隨后發行可在市場上流通的21種版別的鎳幣;國民政府時期制幣事宜多與美國方面往來,如中央造幣廠之籌建,開工后之管理等皆得力于美方。“船洋”模具自始至終,全數由費城造幣廠供應。民國二十四年鎳幣試制亦由該廠為之,民國二十五年起由上海中央造幣廠生產。
1935年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幣政策后,曾發行伍分、拾分、二十分和半圓鎳幣,民國時期的鎳質輔幣不僅在1935年后作為“法幣”的輔幣流通于市面,而且直到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政府發行“金圓券”以后,又作為金圓券的輔幣流通。鎳幣是幣制改革的產物,以鎳替代貴金屬銀,在阻止西方列強掠奪中國白銀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孫像鎳幣是法幣的輔幣,正面摹刻有孫中山先生肖像,背面刻有布幣圖。布幣是中國古代貨幣,是從青銅農具演變而來。該輔幣從1936年開鑄,到1943年停鑄,于1949年退出流通,國民政府未充分回收,最后進入收藏市場。如今民間存世量較少,因此成交價格極高。
近日,玖泓文化有幸征得“民國三十一年孫像錢幣”和“ 民國十二年壹毫鎳幣”各一枚,左邊為“民國三十一年錢幣”,該枚錢幣直徑2.38厘米。錢幣正面中央為孫中山側面肖像,人物刻畫細致,五官深邃,形神俱備。邊緣內上鐫中文書“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八字;
錢幣背面中央為貝丘方足布幣圖案,兩側鐫幣值“廿分”,字體端莊,規整圓潤,挺拔俊秀。錢幣正反面線圈外廓鐫回紋,設計精美,造型別致,觀之,美輪美奐,十分獨特。珍貴的中華民國錢幣記錄了革命時期驚天動地的偉大歷史,加上現今存世量極為稀少,尤其是像品相如此好的民國三十一年孫像廿分鎳幣更為稀缺,因此很受收藏愛好者青睞。
另一枚中華民國十二年壹毫鎳幣,重:4.54g,直徑:2.1cm。正面珠圈內為“壹毫鎳幣”四字,珠圈上緣是“中華民國十二年”字樣,下緣是“云南省造”字樣,背面珠圈內是中華民國五色國旗圖徽,珠圈處環飾英文,品相精致,其審美風格獨特,錢幣雖小,其中卻包含了許多當時的人文風情。
壹毫鎳幣現十分罕見,此幣雖經流通歲月的洗禮,但風貌神韻尚存,品相亦佳,鑄制精良,是不可多得的珍稀之品,也是投資者的最愛,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及收藏價值。
錯版民國雙旗幣
重:7.5g 直徑:2.83cm
編號:JHZLFW-01175
經過這幾年的錢幣市場醞釀,以機制幣為主的錢幣交易市場正在悄然升溫。特別是沿海城市及內地市場掀起一場銅幣投資熱。銅幣是錢幣收藏大類,不同版別的銅幣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值得投資者們細細品味。在古幣的市場交易中,雙旗銅幣更是備受青睞,成為很多收藏家們追逐的熱點。
近日,玖泓文化有幸征得雙旗幣一組,直徑2.83厘米。“中華民國當十銅元”,銅幣正面中央圖案為“十八星鐵血旗”和“五色國旗”交叉而立,旗后有纓帶,線圈外上環為“中華民國”四字,下環鑄幣值“當十銅元”,左右兩邊花朵飾之。
錢幣背面珠圈內圖案為稻穗組成的嘉禾紋,上下邊緣環英文。此幣乃采用優質銅材精制而成,設計精美,做工精細,紋飾豐富,布局合理,層次鮮明,線條流暢優雅,工藝純熟精湛。有自然磨損痕跡,包漿自然醇厚,藝術價值較高。
此外,此枚“中華民國當十銅元”是錯版幣,具體表現為背面圖案順時針錯版60度。出現錯版幣是因為制造錢幣時一時疏忽造成的,這種情況非常少,因而錯版數量寥寥無幾。能夠收藏到這種全真錯版銅幣,在當今的藏品市場中并不多見,因此極具收藏價值。
民國二十二年雙帆船錢幣
重:26.6g 直徑:3.94cm
編號:JHZLFW-01201
在歷史中,銀幣不僅僅是作為貨幣流通的作用,往往還會作為紀念重大任務和事件的承載者。在民國時期,銀幣的背面往往呈現的是一個時期的歷史事件,且時間多為當年發生,所以民國時期的銀幣,具有非常高的紀念價值。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僅次于“袁大頭”的銀幣“船洋”。
“船洋”是中國近代機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鑄造于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當時國民黨南京政府決定放棄金本位幣制計劃,采用銀本位幣制,并確定采用孫中山漢裝側臉大頭照和雙帆船作為國幣,并于當年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鑄造發行。銀幣發行后深受廣大百姓歡迎,并逐漸取代了舊式銀幣。直至1935年,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幣政策,禁止銀元流通,“船洋”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枚銀幣正面刻有孫中山漢裝側身大頭照,以紀念孫中山的豐功偉績,人物刻畫細致傳神,惟妙惟肖,如見其人。頭像上方刻有“中華民國二十二年”八字,能夠清楚貨幣制造和發行時間,并有高度的紀念價值。貨幣背面刻畫的是海上雙帆船,活靈活現,十分逼真,而“船樣”的俗稱也由此而來。船右側刻有“壹”字,左側刻有“圓”字,代表銀幣的流通價值。即使歷盡百年滄桑,但貨幣依然保持本色,可見收藏者傾注了多少的心血,才能保存得如此完好,貨幣字體、人物、船樣依然清晰可見,包漿自然,色澤自然。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和紀念價值,值得珍藏!
嘉慶通寶
重:3.7g 直徑:2.33cm
編號:JHZLFW-01191
古錢幣的收藏近年來已經成為收藏領域另外一個比較熱門的品種,收藏的難度相對而言較難,得到了很多人的熱捧。嘉慶通寶作為清人宗嘉慶年間所鑄造的錢幣,目前在收藏市場中更是無法估量。
嘉慶通寶既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也是五帝錢(清代五帝錢)之一,是清朝最興盛的五位帝王(咸豐、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在位期間所鑄造的古錢。這五位帝王相繼在位期間是清朝最輝煌的時期,在位期間國勢強盛,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
此枚錢幣為“嘉慶通寶”。直徑:2.33cm。錢幣為圓形方孔,中央"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書寫流暢,字體端莊,整齊協調,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其制造精細,錢文深竣清晰,筆劃端莊沉穩,鑄造精良,乃古幣中珍品。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屬鑄幣的國家,距今已有四千余年歷史。發展過程中連綿不斷,形成了極具東方色彩的中國貨幣體系,在世界錢幣史上獨樹一幟。
古錢幣是不可再生之物,收藏一枚少一枚,像嘉慶通寶這種存世量極為稀少幣種,如今大多情況下也只有在高端拍賣會上才能偶爾見到它的身影,如果有緣相見,也算是收藏者。
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個歷史發展的階段都是我們國家成長的足跡,而古錢幣也正是這歷史銀河中組成的重要部分。就其特定的歷史時期也使它在歷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代表著近代中國的貨幣文化,反映了我國近代歷史、經濟、金融的興衰和滄桑,且具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