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革命圣地西柏坡,許多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很自然地就是“莊嚴”“肅穆”“歷史”等關鍵詞。而河北西柏坡在本次活動中選送的歌曲《西柏坡,我是你的讀者》卻打破了大家的固有印象。
“走近你,我翻開一部杰作。閱讀你,我親吻錦繡山河。我看見新年在你爐膛淬火,我看見春光向你集合。走近你,我臨摹一卷畫冊。傾聽你,我唱起心中的歌。我聽見鐘聲是你親切囑托,我聽見石碾對我訴說……”《西柏坡,我是你的讀者》是一首獨特的使用第一人稱視角敘述的歌曲,內容頗具時代感和青春氣息。它的創作者說,西柏坡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書,不僅需要當代人來讀,還需要后來的人繼續讀下去。
從革命老區到紅色旅游勝地 恩難忘
1948年5月,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及中央直屬機關和解放軍總部從西北戰場東渡黃河經阜平到達西柏坡村,到1949年3月,西柏坡為中共中央所在地,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黨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解放全中國,故有“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中國命運定于此村”的美譽。
在波瀾壯闊的歷史背后,很多動人的故事也在西柏坡發生。當年,開國元勛董必武從延安來到西柏坡之后就住在村民閆青海家里。如今已經年近八旬的閆青海至今仍能如數家珍地講出許多當年的故事:“董必武從延安過來以后就住在我家里,因為我有病,董必武當年救了我一命。”那之后,閆青海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一生以西柏坡精神為引領,在自己平凡也不平凡的崗位上為人民服務。閆青海說:“特別感謝共產黨,我在這里開船55年了,不知道拉了有多少人,從來沒有發生過事故。我是個老共產黨員,這一生當中都是老老實實,高高興興地為人民服務。”
西柏坡,我是你的讀者
1978年5月26日,西柏坡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西柏坡精神以此為根據地開始在神州大地代代傳承。《西柏坡,我是你的讀者》的詞曲作者王剛和曹賢邦就是萬千傳承者中的代表。之所以會從“讀者”這個角度為西柏坡寫歌,石家莊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王剛說,在他心中,西柏坡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書,不僅需要他們來讀,還需要后來的人繼續讀下去。
河北省音樂家協會主席、《西柏坡,我是你的讀者》的作曲人曹賢邦也有同樣的想法,雖然《西柏坡,我是你的讀者》是一首主旋律歌曲,但在曲風選擇上,他特意選擇了流行音樂風格,為的就是給這首歌打上當下時代的印記,更親近年輕人。曹賢邦說:“這首歌不僅要傳播西柏坡的精神,我覺得這首歌應該受到更多年輕人的喜愛,讓年輕人自覺地傳唱它,來傳承我們西柏坡的精神,這是我的初衷。”
傳承西柏坡精神 人人有責
實際上,西柏坡精神在年輕人之間的傳承從未斷代。西柏坡紀念館的講解員們本身都是“80、90后”。工作中,他們積極創新,開發了舞臺劇、快板書、民謠等一系列貼近時代、貼近年輕人的宣講形式,為的就是能更好地傳播西柏坡精神。講解員趙釗在紀念館工作九年,平時由于演出排練非常多,有時候她甚至一個多月都不能回家一次。盡管內心對孩子和家人感到虧欠,但作為一名革命圣地的講解員,內心的責任感讓她堅持了下來。趙釗說:“我感到自己的責任非常重大,以后我一定會更好地講解革命歷史,讓更多的人感受紅色基因。”
每年,西柏坡紀念館都會接到許多大學生的實習申請,鐵道大學17級中文系學生馬景澤就是其中之一。帶著對西柏坡革命圣地的憧憬和仰望,馬景澤來到了西柏坡。而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講解員,他不僅要熟悉西柏坡每一個歷史人物的故事,更要做到能聲情并茂地講述給游客聽。培訓過程中,年輕的馬景澤刻苦用功,他說,一定要對得起這份神圣的職業、對得起自己身上的軍裝。在西柏坡,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西柏坡的紅色陽光下成長成人。西柏坡精神必定會堅定不移地傳承下去。
作為此次活動的承辦方, IPTV全力打造“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專屬EPG在全國IPTV平臺落地,并對全量節目進行推薦報道。專區涵蓋直播、點播內容60余首,4K資源若干,從而完整展示各地區團隊傾力打造的音樂故事專題紀錄片及周邊內容,通過展示精美壯麗的城市畫卷,講述豐富多彩的城市故事,讓觀眾在聆聽歌曲的閑暇愜意中,享受一場熒幕上的旅行。
目前,《西柏坡,我是你的讀者》已在學習強國“每日一曲”中進行展播,后期還將有更多與眾不同、精彩絕倫的音樂故事作品陸續上線。更多精彩盡在中國IPTV,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