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漢彪
水經地理記載的牛谷河、牛洛河、王家溝河、景謀岔河就是圍繞碧玉關大城池的四條河流,雖然有些河流已經成了季節性河流,但在古代這些河流應該很大,這些河流也是保護碧玉關的自然天險。下圖是牛谷河與牛洛河的交匯處,圖中的橋梁就是碧玉關西邊的 207 省道牛洛河大橋。
三、李家坪遺址
根據文革時代的調查,李家坪遺址定位為新石器時代遺址,文物部門當
時考察并不嚴謹,探坑基本沒有挖掘,只是用陰陽鏟做了一些探查,石刀石斧石箭和陶器大部分是做水平田時挖出來的,對于舊石器時期的東西沒有得到重視。下面讓大家看一看我拍攝的李家坪和舊石器的工具,如果下圖中的石頭就是舊石器的話,李家坪應定位為舊石器時代遺址,而這個遺址的年代也要比現在早幾千年或上萬年。
上圖是在青陽山拍攝的李家坪一角
上圖是李家坪部分近照
上圖是碧玉關李家坪遺址保護碑
上圖中的石頭在李家坪隨處可見,但這里并沒有石料來源之地
從上圖中的石頭分析,我認為這些就是舊石器時代的工具(發現地址為李家坪后山根下),表面還有包漿,所以從不同角度照了幾張照片,請懂行的專家給予鑒定(現由我侄孫郭全興收藏)。
四、碧玉關部分遺址圖片
碧玉關部分遺址照片是 2009 年所照。
上圖是碧玉關下店子西城門,已經翻修過了,上面的廟宇沒有再建, 現在的城門遠不如翻修前的雄偉好看,但雄姿不減。下店子城門與碧玉關城堡遙相呼應,從門中可以看見碧玉關東城堡,是整個大城池的兩個犄角位置。
在這個城門兩側有兩個直徑約 1 米左右的柱石底座,應該是大型建筑物遺存,不知為何放在此處,也不知來歷。
上圖是古代窯址(位置在大城堡南河邊,這樣的窯址在李家坪隨處可見),在李家坪檐咀下田國棟、郭讓成、郭張娃家后院有四口大窯,窯口附近也同樣有如上圖的窯址。大窯里的土層非常奇特,柔軟又堅硬無比, 我們稱之為斑斑土。上世紀 70 年代生產隊為將其中之一大窯擴大為能裝
下全隊耕牛的圈舍動用了 10 個壯勞力干了 10 天,只掘進不到 1 米,只好作罷。這種土是制作澄泥硯臺的最佳原材料,所以,這四個大窯應該是古代為挖取陶土而形成。
碧玉關的古城墻已經岌岌可危,如果再不保護就再也看不到了
現在,流量已經很小的牛谷河中散發著臭氣
上圖是碧玉鄉新城村的清代古城,位置在牛洛河西岸,與碧玉關遙相呼應。碧玉鄉政府從碧玉關上店子搬到新城村后,為建設新農村,鄉上將保存了近千年的古城幾乎都破壞了,現在殘留的城墻也不到三分之一。
有關碧玉關的文章我寫了很多,今天專門用圖片進一步做以說明,希望能得到人們的重視。
2009年6月 18日
通渭縣碧玉關李家坪、天水郡和天水湖遺址位置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