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桂付,1963年出生于內蒙古包頭市,祖籍遼寧省,滿族,愛新覺羅氏后裔。少年時代隨父輩漂泊于包頭、河北、天津、北京,1979年參加工作,80年移居上海。受作家吳九德先生的影響,開始學習詩歌、小說、散文、通訊、報告文學的寫作技巧。出版文學作品有《野風小說集》《野風詩集》《野風報告文學集》等,攝影作品《鋼鐵的黎明》《希望的鋼城》《洪流》等作品多次獲獎,并多次在《冶金報》《寶鋼日報》《足跡》《好時光》等期刊發表。
1994年開始學習金石篆刻,1998年開始學習玉雕的創作,2000年在上海成立個人玉雕工作室“熙御玉器”逐步開始玉雕的設計及雕刻。同年創建熙御玉器聯盟,2001年前往北京學習中國北派玉雕的加工技巧。2002年前往中國蘇州學習蘇工的玉雕創作技法。2003年前往云南學習翡翠的設計與雕刻。2004年受朋友邀請到福建學習田黃石的設計、品鑒與賞析,2005年前往中國岫巖縣進行岫玉雕刻的學習。2007年受玉雕大師范德龍先生的邀請,前往河南進行獨玉的研究創作。2008年加入世博會中國館、國家地區館的基本建設工作中。參與了中國香港館,澳門館、美國館、阿聯酋館等12大主場館的建設及部分修改設計工作,并參與了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玉器作品參展的審查報批工作。
參與了世博會中國湖南館的設計及整體修改。創建了玉雕作品與鋼鐵相結合的完美的藝術作品《桃花源記》,完善了《桃花源記》整體的設計與制作方案。該作品榮獲世博會特別創意獎。
2014年創建上海上海野風玉雕工作室,承擔海內外玉雕收藏家玉雕作品的創作。作品被臺灣、香港、東南亞地區收藏家收藏同時得到了中國頂級玉雕大師及亞洲工藝美術大師的認可與推薦。
作為國禮藝術家,作品《和田玉高級腕表》悟道系列,曾經多次被各級領導作為國禮贈送給多個國家藝術家及政府要員。
2015年入職中國玉雕大師聯合會,先后擔任藝術設計總監、主任、理事、副會長、會長等職務。現為中國工商聯新聞通訊社社長、《中國玉雕大師》雜志社總編、世界文化藝術管理網總編、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傳媒網總編。
就那桂付本人而言,低調而不張揚。對外界給予的很多niuzhuan,總是一種態度:時間會證明一切。身為世界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中國傳統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玉文化遺產傳承人,率先在快手平臺上開辦了“大師說玉”欄目,以快手短視頻形式傳播中國玉雕文化的精髓。
對于中國玉文化---帝王玉文化,的見解,那桂付也是以玉雕創作形式展現帝王文化的精髓,作品紫墨玉《帝王尊》體現出的就是一種玉文化和中國酒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記者:吳怡欣、靳鵬飛、劉利香編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