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前言
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于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鑒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范,這些法則和規范的建立有助于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范,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石濤語)。縱觀畫史,自開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窮究前賢血戰古人,又能參合時代精神在藝術上自我演進。借古開今的出發點則是“開今”而“借古”,意是站在當下,在不斷開拓、實驗的同時,把歷史作為參照、對話、挑戰和超越的對象,構成延伸與超越的關系。
本次展覽以“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筆墨60家線上學術觀摩展”為名,是為了將筆墨作為一個學術課題提出來,邀請當代名家展示他們的藝術風格和個性創造,以期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重新研究筆墨風格的意義和它的價值。相信參展的這60位個性筆墨風格鮮明的畫家在筆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會對人們有啟發和借鑒的作用,而且會把畫界對筆墨風格的討論引向深入。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
學術顧問:趙成民
展標題字:楊曉陽
參展畫家
王玉鈺 王濤 王小平 王曜誠 王志堅 王健 孔德潤 盧廣華 劉萬鳴 劉巨德 劉玉坤 朱道平 朱葵 朱仕明 朱德福 匡乃智 華其敏 華玉清 呂士榮 紀連彬 張立柱 張立辰 張捷 張國圖 張道興 張友憲 李寶林 李孝萱 李廣平 李天軍 宋鳴 宋玉麟 吳緒經 吳洪濤 孟旭耀 金興俊 金新宇 鄭國華 鄭坤華 陳履生 柳泉 周平 孟剛 趙磊 趙子平 趙培文 鐘秉炎 洪惠鎮 凌徽濤 賈廣健 袁武 徐勇民 徐恒瑜 秦天柱 耿樹偉 盤俐敏 梅啟林 蒙虎 游兵 鞠太運
鞠太運
參展畫家
鞠太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襄陽市太運美術館館長,湖北省書畫院畫家,襄陽市中國畫研究會會長。
1999年慶祝建國50周年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山水畫大展《世紀風》獲優秀獎。
2000年《山水》等兩幅作品參加中華世紀之光中國畫提名展。
2001年,聯合國邀請,由中國文化部組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訪問法國, 代表團成員有周韶華、馬西光、于志學、馬振聲、朱理存、馮大中、鞠太運等19名書畫名家。在聯合國教、科、文大廳舉辦當代中國畫大展,并參加在法國舉辦的中國季,并進行藝術交流。
2001年作品參加文化部主辦的申奧運中國畫赴俄羅斯大展,作品《秋山圖》獲銀獎。
2002年創作的《武陵源》入選“神州風采畫說世界遺產二十八”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展出。
2003年《魚舟唱晚》等四幅作品參加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院舉辦的《南北山水當代中國山水畫學術交流展》。
2004年,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組中國美術家代表團出訪俄羅斯并進行藝術交流。
2005年,作品《皓月江風》應邀參加中國美協舉辦的首屆寫意畫大展。
2006年,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精品展。
參加中國美協組織赴埃及采風團。
2007年,參加由國務院辦公廳、中國文聯、中國美協組織的彩繪聯合國大家庭,每一個畫家畫一個國家,本人畫的是“瑞典”,作品在世界各國和國內巡回展出。
作品《神農秋色》參加由文化部主辦的迎接香港回歸十周年世紀偉業畫展。
2007年鞠太運被評為當代最具學術價值與市場潛力的30位山水畫家之一。
參加由文化部主辦的赴埃及、土爾其全球之旅采風團。
參加“和平頌”—神州七號太空飛行藝術之旅,創作埃及《女王神廟》等兩幅作品隨神州七號飛船遨游太空。
2008年東正春季拍賣會上鞠太運作品《 神農溪秋色 》以 81000元拍出。
近幾年多幅作品被選入國家級畫刊,入選各級畫展,并出版有鞠太運畫集,鞠太運精品集等。
作品《青山雨后鐵鑄成》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
作品《武陵源》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作品《明月松間照》被中南海收藏。
作品《云山圖》被中央辦公廳收藏。
作品《青山雨后》被京西賓館收藏。
作品《神農溪》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作品欣賞
神農溪涌出的清泉
—— 孫 克
20世紀中國畫的歷程,是在逆境中圖生存,在困境中求出路,在坎坷中走向復興的。在上世紀末由于機遇使然,終于迎來蓬勃的發展前景。
在20世紀大部分時間里,傳統中國畫是被當做“國故”“國粹”(與“古董”同義)來對待的,在追求“西化”的人們眼中它固然已經落伍,在主張“普羅文化”的青年進步文化人眼中,它更是舊文化、封建文化的代表,是革 命和改造的對象,還談不到繼承。新中國成立后雖然尊重其民族文化的地位,但由于專注其社會功能,意識形態負擔過重.出現人物畫狠抓、山水畫其次、花鳥畫全受冷落的狀況。經過新時期20年的調整恢復,中國畫的生存環境得到了巨大改觀,思想禁錮的解除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給予中國畫以巨大的生存空間。回顧過去的百年,它由衰微、尋覓、奮進到復興,后20年的風調雨順使古老的中國畫猶如莆勢待發的春筍,轉瞬間已成毒滅之勢,令人興奮和欣慰不已。
過去20年中國畫不僅制作豐收,更重要的是新人涌現,令我們不愁中國畫后續乏人,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里。中國畫展覽會上凈是年輕的生面孔,而且才華流溢,朝氣蓬勃。其中便有山水畫家鞠太運和他那已相當成熟的中年一代。一個畫家的藝術氣質,藝術個性的形成是他的經歷、素養、環境所決定的。董其昌提倡文人畫,提出“南北宗說”,過去常被批評脫離自然、脫離生活,然而就是此公也強調畫家要“讀萬卷-恃,行萬里路”。看來,古人早就認識到畫家增加閱歷和加強修養的重要了。鞠太運得天獨厚的條件是他的家鄉谷城接近武當山,武當山是道教名山景觀壯美不亞八岳。
他多年以神農架為體驗、寫生、作畫的基地。神農架位干襄樊西部,和大巴山系相連,神農溪即發源于此而匯入長江。神農架…深林密,人嫻稀少,動植物種類繁多。神農架傳說有野人出沒而成為富于神秘色彩的地方。雖然這里人跡罕至卻足畫家們向往的天然勝境。2 0世紀8 0年代以來首先為畫家們發現并宣傳。神架名聲方彰顯于世,入山幾十公里山高谷深,林木蔥郁。煙嵐雩靄,云騰霞蔚,景物變幻無窮。著名的“風景埡”,匿是奇麗無比,令人嘆為觀止。20世紀90年代初我隨畫家群體到神農架一游,美好印象至今難忘。
鞠太運就是以這樣的山川為藍本,10余年不間斷地創作他的山水畫。在山嶺丘壑種種變幻演示的不同意境中,他專注于神農架原始狀態下的渾莽蒼厚,無人類雕鑿痕跡的單純印象。存他的作品中經常出現的是令人感到荒寒寂寥但又氣勢博大的景象,雖然距“可游可居”的生活意味遠了一點,但距綠色.的大自然更近一些。這些畫里有明顯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當代人解讀中國山水畫里的“天人合一”思想,當然不是古代有人主張的“天人感應”那種唯心的臆想,而是人在精神上與自然的貼近,所謂“返璞歸真”,即含有人與自然相生、依存和最終回歸的意義。鞠太運的畫風樸實深厚,較少在局部細節上過多雕琢打磨,因此更顯粗獷單純的意味。另一方面由于他長期深入觀察,積累大量素材,所以畫面單純而不單調,每件作品的取景、構圖、意境,皆有較大變化,絕無面貌雷同之弊。
鞠太運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得到許多名家指點,基本功相當扎實,對筆墨的理解比較深刻。他為人謙遜隨和,從藝執著認真一絲不 茍,十余年來在功力技巧方面日漸成熟。所謂成熟不僅意味著技巧筆墨的圓熟自如,更主要的是視野開闊、頭腦清晰、丘墼在胸、落筆有 法、控放隨意,業已形成自己的風格。他的畫氣勢開張、蒼茫廣漠、意境深遠,和時下大多制作型及村野小品型的山水畫拉開了距離。鞠太運擅作大畫,意境深遠、情景交融的作品不少,如他的《神農架之秋》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幅,從一個角度表現了神農架這種奇特山川難以想像的美景。存神架自然保護區的深處,游人來到號稱神農溪源頭的山澗,從峽谷中奔騰而出的清流,發出轟然巨響,似永無休止地向山下流去,最終匯入長江。鞠太運這件作品成功功之處就在于畫出了云霧出沒的深谷中,奔喘的溪流奪路而出的奇特意境,水流動蕩之形畫得真實可掬,山巖靜謐.崔巍卻畫得迷離虛渺,崖間的紅葉、嶺頭的白云和滔滔的水流使畫面有聲有色,相當動人。
新時期以來中國畫壇新人輩出.徹底改變過去幾十年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狀態。畫家們不僅在題材內容上自由選擇,在技術風格上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為廣大人民所喜愛,并得到世界各國更多人民的理解和接受。因為當代中國畫明顯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審美范疇不斷擴大,已大大跨出文人水墨的局限,而傳統文人水墨也不斷地有所嬗變。在變化的世界中,在科技發展并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的過程中,審美活動和審美標準、審美習慣也產生變化。
鞠太運的山水畫就是在這種不斷變化的情況下,經過凋整顯示出其既具有現代意識、現代人的明確的宇宙自然觀的吲時,又保有中國人習慣了的水墨畫審美情結,這表現存他使用的語言手段和工具材質仍然沿著中國畫的傳統。我認為這不失為一種漸進的但又是較穩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