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至上!影視多元化將成為疫情過后觀影風潮的領航員?
5月8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按照相關技術指南,在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影劇院、游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閑場所采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于是關閉了三個多月的電影院,在撤掉了春節檔,錯過了五一檔之后,作為中國人流量最大的娛樂場所,終于也邁出了復工的步伐。電影院開放了,電影作品也就備受期待,那些在電影院里留下來的感動、歡笑、該怎么回來呢?我想電影是很關鍵的一步,電影院是開放了,看什么就成了一個問題。疫情當下影視行業拍攝、制作都面臨巨大困難,可謂是好片難求,但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三部曲》、《749局》等就進入了大眾的眼簾。
用作品帶你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用作品帶你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可以說是北京文化過往作品所闡述的一個道理,眾所周知,北京文化自13年向影視娛樂行業轉型后,14年上映首部青春題材影片《同桌的你》,該影片上映后3天票房破億,最終收獲4.56億的票房佳績,也為很多人的青春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那些感動、笑聲、青春與回憶,可以說歷歷在目,《同桌的你》也成為中小成本影片“以小博大”的代表案例,真實自然的劇情引發了觀眾大范圍的懷舊情緒,同時成功打開國產青春校園片的新格局。同年九月上映喜劇電影《心花路放》,電影總票房11.7億,榮登2014年國產片票房冠軍,成為影史上最佳投資回報影片之一。2016年上映現實主義題材喜劇電影《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馮小剛導演喜劇的巔峰之作,開創了國產電影的圓形畫幅先風,被譽為2016年最重要的國產電影之一,先后斬獲國內國際多項大獎。我們從北京文化的這些作品里可以說體會到了不一樣的人生和精彩演繹。
好片當然不止于此,我們看到17年的一部《芳華》,當時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可以說向我們講述了一群正值青春芳華、滿懷理想的文工團成員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的故事,帶領我們回憶了老一輩的親身經歷,也讓我們思考現在的社會環境下我們應該如何抓住時間,發出人生的思考。
18年的《無名之輩》讓我們看到了一幕又一幕笑中帶痛、荒腔走板的人間喜劇,那時才能理解什么叫人生如戲,笑著活下去。19年《受益人》帶我們看了一場別有用心的婚姻騙局,或許現在許多人正在經歷這樣的事,“真的騙你,也真的愛你”。
IP流量≠爆款,用內容帶你領略中國影視行業無限可能!
2017年一部《戰狼2》破空出世,一句“不管你身處何處,都請記住,在你身后,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原來中國電影也可以有如此大體量的主旋律電影;2018年《我不是藥神》逆風野蠻生長,打破了國內許多話題的邊界,讓中國人看到了國產電影難得的不可思議;2019年《流浪地球》,屬于中國的科幻元年正式揚帆起航。三年三部爆款,北京文化一直用作品向我們展示中國影視行業的無限可能。
這些電影為什么成為包括,其實和內容有很大的關系,真正的向我們詮釋了什么叫擊中用戶內心,講述真正有共鳴的電影故事,這三個爆款也真正做到了!
其實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就可以知道,從14年到如今,北京文化用心一直致力于打造多元素、多題材、多元化的優秀影視作品,以推動中國影視行業快速發展。不論是曾經的輝煌還是未來的前景,即使面對特殊時期和行業寒冬,北京文化依舊秉承自心,用作品詮釋著一個影視公司該有的擔當!今年將推出小品改編電影《你好,李煥英》,延續“一部電影多位導演多部片段”的成功模式所打造的《我和我的家鄉》,首次嘗試多部連拍形式的《封神三部曲》,冒險熱血的《749局》,可以看到,北京文化一直在嘗試各種題材類型的電影,這種中國影視的多元化,或許正是疫情過后掀起一大波觀影風潮的領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