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將傳統美學融合再創造,開創出封神新世界
作為影視行業的頭部公司,北京文化在董事長兼總裁宋歌的帶領下,以穩定生產優質內容的能力向市場持續輸出優秀的影視作品,而這得益于其特有的“強刺激、強共鳴、強共情”的選片理念。不僅如此,北京文化還注重原創IP的深入挖掘,以其出品的《封神三部曲》為例,這是中國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也是擁有著強大生命力的原創IP。作為國內首次三部連拍的電影,《封神三部曲》不僅匯聚了眾人的心血還創造出獨特的美學體系,這樣一部波瀾壯闊的中國神話史詩電影的出現,必將會對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由北京文化重磅打造的《封神三部曲》其整個項目周期長達十年之久,主創團隊光是打磨劇本就用了五年左右的時間。不僅如此,北京文化還為《封神三部曲》組建了一支由國際頂尖電影人構成的主創團隊,由烏爾善進行執導、江志強出任監制、杜揚擔任制片人,以及《指環王》三部曲制片人之一的巴里·M·奧斯本出任制作顧問。而我們僅從之前發布的三十秒預告片中就能感受到影片所帶來的震撼感,大到宮殿城池的建造結構,小到青銅器上的紋飾無不呈現出獨特的封神美學。而作為朝歌城中象征著至上王權的龍德殿無疑是展現創作美學概念的集大成所在,氣勢恢弘的壯觀體量和精雕細琢的制作工藝,就能令人感受到跨越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美學融合下的驚人魅力。
青銅文化是夏商周時期的文化核心,制作精美的青銅紋飾也成為王權與神權結合的象征。這些獨特又璀璨的紋飾延續了十幾個世紀,給誕生在殷商時期的封神故事增添了濃厚的神秘氣氛,對中國文化和藝術都產生了深遠的發展。在森嚴的等級制度下,商周的每一個紋飾都有著其代表的特殊意義和地位。紂王的饕餮紋、西岐的鳳鳥紋、龍德殿地板的云雷紋、官服上的夔紋等,復雜繁復的紋飾,將幾千年前鮮活的古文化呈現在觀眾面前。美術道具部門的眾多藝術家們或埋頭雕琢、或專心編織、或認真打磨,每一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每條螭龍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封神劇組的匠心精神可見一斑。
由于商王朝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可供研究的建筑遺跡、文物和參考文獻十分稀少。導演烏爾善與主創團隊共同走訪了國內眾多博物館和遺址古跡,學習考察了眾多商周時期歷史文化的資料,再把這些中國巔峰時期的美學元素進行融合再創造。最終確定以元明道教水陸畫作為基礎,融合商周青銅器美學元素以及宋人山水,并將其應用于服裝造型、場景搭建、道具制作、戲服設計等各個方面,創造出《封神三部曲》獨有的美學體系。《封神三部曲》具備了一部成功的神話史詩大片所要有的浪漫、戲劇和魔幻等元素,不僅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影片完美結合,還將其變成有思想價值的重要文化傳向世界。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曾經在不同場合表達過對電影《封神三部曲》的稱贊,肯定其在革新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和成果。據悉《封神三部曲》在制作上嚴格遵循著工業化模式,從場景的搭建、現場拍攝、馬場管理、演員培訓、乃至食堂的管理,所見之處無不體現出有計劃、有秩序、有流程、高效率的工業化特性。如果說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電影制作上克服的難題是讓整個產業開始關注工業化的問題,那么對于《封神三部曲》來說要做的就是將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標桿立起來。
電影工業化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工業化是萬萬不能的。相信在北京文化的努力下,《封神三部曲》將會為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發展提供非常具有借鑒價值的樣本。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備受關注的神話史詩電影《封神三部曲》之外,北京文化在董事長兼總裁宋歌的帶領下仍在持續推進多元的電影項目,還將相繼推出《你好,李煥英》《沐浴之王》《749局》《我和我的家鄉》等一系列優質影片,目測下一波的觀影浪潮將就此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