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訊,據媒體報道,螞蟻集團將把IPO融資目標提高到350億美元,此前融資目標為300億美元。
相關閱讀:
螞蟻集團科創板上市申請獲批,上市又向前邁了一步
9月18日,上交所發布公告,同意螞蟻集團科創板上市申請。
此前,上交所于9月9日表示,科創板上市委將于9月18日召開2020年第77次審議會議,審議螞蟻首發上會事宜。18日下午,審議結果公告,為“同意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上市(首發)”。
從遞交上市招股書到過會,螞蟻集團用了25天,而此前大熱的"中芯國際"用了19天。
螞蟻計劃在A+H同步上市,可能成為今年全球規模最大的IPO。
上交所于8月25日受理螞蟻集團科創板上市申請,隨后就相關問題對螞蟻進行問詢。根據9月7日公布的問詢函回復,螞蟻共被問及6大類21個問題,涵蓋發行人股權結構及董監高基本情況、發行人業務、公司治理與獨立性、財務會計信息與管理層分析、重大事項提示和風險因素等。
為回答這些問題,螞蟻提交了一份長達197頁的“作業”,內容還包括擬重點投入研發的技術領域及方向,包括人工智能、風險管理、安全、區塊鏈、計算及技術基礎設施等。9月9日上交所披露了螞蟻對第二輪問詢回復,螞蟻提交的32頁回復內容包括對監管政策、市場競爭情況等5個問題的答復。
基于螞蟻對多輪問詢的回復以及此前提供的材料,9月18日,上交所上市委員會最終給出同意螞蟻集團發行上市的審議結果。
央視財經評論員、經濟學家劉戈認為,上會流程進展高效,這背后既是監管部門及上交所市場化高效審核工作思路的體現,也因為螞蟻集團的受理材料相對完備、問詢回復及時。同時,還與當下科技和科技公司受到全社會重視的時代大環境有關,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在此前公開的招股文件顯示,公司技術人員占比64%,覆蓋所有業務線;目前其在全球40個國家或地區擁有專利或專利申請,共計26279項,其中6382項已經獲得授權,40%布局在中國;公司在區塊鏈領域連續4年專利申請全球第一,累計專利授權數212件,位居全球第一;其數據庫產品OceanBase性能全球第一,遠超國際同行。
作為一家領跑的科技公司,螞蟻登陸科創板后有望引發示范效應,吸引更多優質科技公司。在美國,以“FAANG”(臉書Facebook、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網飛Netflix、谷歌Google)為代表的頭部科技公司作為美股“壓艙石”企業,被認為是美國經濟和企業盈利增長,實現美股長牛的重要動力。而在收獲全球最大獨角獸螞蟻集團后,A股科創板也將迎來“中國版FAANG”的第一家公司。
根據相關的上市流程,上交所上市委員會審核通過之后,下一步將報送證監會注冊,證監會同意注冊后即可啟動上市發行。
【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