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智造萬物·數領未來”科技賦能新制造暨工業富聯A股上市周年慶高峰論壇即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此次工業富聯將與合作伙伴重新定位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方向,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為中國實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推動中國制造強國戰略加速落地。
大咖云集產業共振
據大會組委會介紹,此次活動設置1個主會場、4個圓桌論壇,屆時將匯聚產學研精英領袖,共同探討制造業新風向,分享全球智能制造前瞻觀點及實踐經驗。此外,現場也將匯集超1000位參會者、超200家工業富聯全球產業鏈伙伴,為參會者精準對接資源、業務拓展、鏈接全球網絡。
此次論壇探討的主題有:《核心互聯 價值共享》、《中國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動力機制》、《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工業AI助力工業轉型》、《Fii戰略發布》、《工業機器的未來戰略》、《邊緣計算鏈接價值》、《行業垂直解決方案》、《資本賦能工業互聯網發展機遇》等。更多干貨和洞見,6月29日工業富聯A股上市周年慶高峰論壇將現場揭曉。
專業工業云矩陣待發
此前,工業富聯CEO鄭弘孟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中表示,工業富聯將提供滿足不同產業需求的科技賦能,目前正對外賦能于軌道交通、王力、上海智慧城市等對象,未來賦能的外部對象更廣。他表示將于6月29日對外統一發布系列專業云以及邊緣運算的相關產品。
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也曾提及,“智能鋼軌銑刀”是工業富聯在跨行業跨領域賦能應用之路上的第一步,未來將聯合核心合作伙伴,完善Micro Cloud(專業工業云)矩陣,以云化賦能產品推動雙跨賦能應用實踐行穩致遠,讓大家看到的各行各業的改變。
據了解,此次論壇將首次集體推出一系列Micro Cloud(專業工業云)矩陣,現場設置“專業工業云”展示區域,呈現工業富聯跨行業、跨領域、涵蓋多類型場景下的工業云賦能制造行業實力。
三大業務全力推動智能制造
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是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智能制造不僅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也是工業互聯網的切入點之一,而提到“智能制造+互聯網”就不得不提到于工業富聯。
據工業富聯財報顯示,2018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突破4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7.1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69.02億元,同比增長6.52%。從業務來看,工業富聯主要分為三個模塊,分別為通信網絡設備、云服務設備和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
在云服務設備領域,工業富聯高管在最近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也表示,這一年半來在境內市場開放下,公司云服務增長迅猛,并獲得了阿里巴巴2018年最佳云服務器提供商的大獎。
同時,工業富聯也正在開發市場所需的下一代高端云計算技術及服務,在未來“8K+5G”的時代,將大力支持內容創作、信息處理和云端儲存的布局,為未來3~5年帶來增長動力。
在通信網絡設備領域,在核心技術團隊的帶領下,工業富聯上市一年就在通信網絡領域完成多項技術的突破,其中已完成5G small cell、UE (User Equipment)、MIMO天線等5G發展初期關鍵技術的開發,隨著5G時代的來臨,工業富聯已經在核心層與網絡層的布建與數據傳輸領域搶占先機。
在精密工具方面,工業富聯具備行業領袖地位,具有行業全類型工具及整體方案研發制造能力。工業富聯在精密工具智能切削加工業務中,首先使用傳感器收集加工狀態信息,實時上傳至霧小腦,霧小腦通過調用人工智能模型,有效地提高產品品質,同時配合刀具的刃形結構設計、材料、涂層技術等方面的突破,協助客戶實現刀具綜合壽命延長約20~30%。
在機器人研究方面,業務以滿足內部生產使用為主,主要用于執行重復度較高或者危險性較高的工作,工業富聯通過工業大數據分析和工業機器人的運用,實現了部分制程的優化改造及人均效能的大幅提升,其中人均營收提升25%,人均凈利潤提升11%。
未來工業富聯也將在精密工具及機器人業務逐步加大對外賦能。目前工業富聯已有部分成果,如軌道修磨車、軌道智能修磨銑刀等,未來有望持續由傳統工具擴展至智能工具,立足電子產業,拓展到汽車、航空、軌道交通等其他行業。
從三大業務模塊來看,工業富聯全力推動智能制造,成為中國先進實體經濟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領頭羊。工業富聯依托過往數十年深耕制造業的豐厚積淀,對內深耕智能制造,推動“實體經濟+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對外積極探索工業互聯網新業態,實現工業互聯網的對外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