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青春理想 勇于責任擔當
記唐山壹谷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盛
“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之時,總書記曾對青年寄予厚望,他說: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青年要有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難險阻越要向前的剛健勇毅。正是這句話,激勵著唐山壹谷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李盛,一個27歲的青年人,在創業之路上,腳踏實地、揮灑青春、努力朝著自己的理想勇敢前行。
李盛,1993年8月出生在素有“金鱗紫蟹,唾手可得”的魚米之鄉的唐山市豐南區西葛鎮越支村,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孩子。兒時的李盛懂事、善良、孝順,那時候看到父輩們每日辛苦的在田間勞作,他總是爭著搶著幫母親干活,哄著幼小的妹妹開心玩耍。十幾歲時,他就在心底立下志愿:一定要好好學習,長真本事。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讓父輩們生活的更好。
2016年,李盛從河北科技大學理工學院畢業,作為主修機械設計制造及其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在校園招聘時,有幾家大的國企都向他伸出了橄欖枝??粗枚啻髮W同學意氣風發,興高采烈地簽著合同,李盛沒有羨慕,而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回鄉創業。那時候,他的父親哥幾個籌備了一些資金,剛剛建起家庭作坊式機械廠。整個廠區僅有一個車間,一排簡易的辦公室,幾臺最原始的機床,看到面前如此簡單的車間、設備,李盛并沒有后悔,而是穿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一頭扎進了生產車間。他充分發揮自己所學專長,邊學習邊實踐,不時提出改進意見。僅僅一年多時間,小小的廠子就自主研發了幾項技術專利,陸續添置了新的數控機床,焊接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多次改良的堆焊軸子工藝、數控加工工藝、開發研制的焊絲和鋼渣收集裝置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產品質量。產品成為了河北、天津等多家企業的優秀供貨商,并簽訂了長期的合作關系。2017年企業獲得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稱號。
2018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500萬元。幾年間,銷售收入翻了幾番。一躍成為當地新增規上企業的佼佼者,2018—2020年三年間。企業上繳稅收500多萬元。2019年,又投資3000萬元,完成了技改擴建,新建了高標準生產車間和辦公樓。由此實現了由小微企業向規上企業的邁進。李盛在學校時就是入黨積極分子,回到家鄉后,他又再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20年初突發的新冠疫情讓很多人陷入了緊張的盲從中。這時候,李盛主動到村疫情卡口義務值班,同時自己捐獻了口罩、手套、吸毒液,又和叔叔等長輩給周邊企業捐款捐物,價值4萬余元。他的行動也帶動了村里幾個年輕、上進、有責任感的青年加入了疫情卡口義務值班的行列中。疫情讓李盛深感: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人民走向富裕的生活。疫情過后,他建議父親申請成立了企業黨支部。2020年初,李盛所在的企業在全區企業黨建拉練中得到了與會領導們的肯定,取得了第三名的優異成績。
李盛性格溫和,辦事沉穩,富有熱情,干練執著。在他身上你看不出一點青年人身上的浮躁,更多的是穩健和成熟。這樣的優秀男孩兒自然是鄉鄰間提親說媒的不斷。這期間,李盛經歷了戀愛、結婚;2019年8月,他的寶貝女兒出生了。做了父親的他,每天除了研究技術、圖紙,更多地閑暇時間都傾注在了女兒身上。他精心地研究著女兒的食譜,變著花樣的給女兒做各種輔食,當他發現女兒最愛吃的還是米粥、米飯和野生魚時,既高興又憂慮。高興的是,他的家鄉就是有名的魚米之鄉;憂的是他聽父輩們講,現在的水稻從插秧到收割,至少打7-8次農藥。而且,河里的野生魚也是越來越少。早在90年代初期,李盛的爺爺、父輩們曾經一起開過荒、種過稻,在他殘存的記憶里,那時候的米飯比現在的要香甜、美味很多。
2019年秋季的一個午后,李盛在和大連的一個客戶交談中,對方拜托李盛幫忙購買一定數量的無公害大米,并且特意強調不怕價格高,但必須確保綠色、無公害。接此任務后,李盛跑遍了方圓幾十里,走遍了大大小小二十幾個加工廠,加工廠主人嘴上都說達標,確是誰也無法拿出一個有權威機構認證的檢測報告。最后,李盛還是從幾個農戶中收了部分人家存留的準備自己吃或是計劃送人的稻米進行了加工,并親自去進行了檢測,然后送到了客戶手里。這件事也讓廠子意外的得到了對方一筆大訂單。因為對方非常欣賞李盛誠信、嚴謹、務實的辦事風格。那天,李盛突然產生了一個大膽想法那就是自己承包土地、種植水稻。第一時間,他跑去征求父親、爺爺及家里長輩們的意見。因為他們都是莊家地里的好把式??梢哉f,家庭的第一桶金就來自稻地開發、水稻種植。那天晚上,家庭會議整整開到了凌晨12點多,最后的決定就是父輩們非常支持李盛的想法。就這樣,唐山壹谷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2020年初,李盛以貸款的方式籌得土地承包資金,承包稻田2000畝,資金問題解決后他通過朋友積極聯系了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濱海農業研究所技術專家張啟星研究員,并親自去拜會農研所的老師們,經過分析水土、地勢等情況,決定將稻蟹混養作為主要種植模式,引進“胭脂稻”等6個稻米新品種,并培育試驗田300畝。從4月到10月,他每天與日月星辰為伴,早起摸黑往田間地頭跑,從水稻育苗、插秧、分蘗、長穗、結實、到收割的每一環節都留下了他結實堅定的背影。為了培育出綠色生態大米,在水稻生長期的每個環節他都親自記錄數據,注重水肥比例,及時向農科院的專家們咨詢,聽取他們意見建議。8月份他在微信朋友圈發送了幾張清晨、夕陽農民在天地間勞作,成群的白鷺在云水間、稻地里自由飛翔的照片,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學老師、同學們的關注,當天竟然預定了10噸大米。李盛納悶的問起老師,同學們,為啥這么相信他時,回復是因為咱們國家一位領導人考察時說過,有白鷺生長的地方,肯定適宜人居,是生態達標的好地方。廣西防城港就是因為有成群的白鷺在天地間棲息,所以那里的房價一再飆升。這個無意間得到的信息,讓李盛瞬間興奮異常,他預感到,他的水稻一定會指標優良。邊學邊干邊提升,外包裝是產品的第一視覺。他先是尋找袋皮廠家制作了簡約、質感的外包裝,為了拓展大米銷路,在工作之余他積極參加農產品展銷會,擴展思維,開闊眼界,結識朋友。針對疫情線下市場銷售萎靡的現狀,他順勢而為建立了“互聯網+”的銷售模式,建立了自己的大米銷售平臺。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經過了200多天辛勤付出,李盛收獲了滿滿的碩果,他精心栽種的水稻出米率高達到74%,致使附近各個米廠爭先來搶購稻谷;更為可喜的是,省農科院對98項指標進行檢測后,給出了“綠色產品”的檢驗達標證書。這一證書,在唐山稻米行業寥寥無幾?,F在,壹谷粒大米憑借“綠色證書”和軟糯香甜的口感,已經打進北京、大連、天津等商超市場,而且供不應求。今年公司的銷售收入就達1200萬元,純利潤120萬元。
李盛年齡不大,卻非常關注國內外時政,并且養成了觀看《新聞聯播》的習慣。7月份,總書記考察吉林時說:“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看到這,李盛兩眼頓時放光,再一次心潮涌動。他激動地在院里轉了兩圈,嘴里不停的念叨著:“怎么辦,還得干,接著干.....”看的旁邊的妻子摸不著頭腦。
原來在精心培育2000畝稻地的同時,一有時間,李盛就去周邊地段溜達。幾個月里,他的腳步踏遍了方圓十幾里,附近的地塊是哪村的、誰家的、選的啥種子,他都了然于胸。僅僅幾個月,連他自己都納悶,他對土地竟產生了如此厚重的情感。這期間,他就萌生了想承包周邊土地的想法,嘗試著走出一條現代化、集約化、科技型的發展路子。看到習主席的一番話,更加堅定了李盛擴大規模,走農業產業化聯合發展的思路。
又是一個不眠夜,又是一次不同尋常的家庭會議,思想開明、豁達睿智的父輩們再一次選擇相信并支持李盛。有想法就要付諸行動,經過多方努力,2021年1月,他們與相關村簽訂了承包1950畝土地的承包合同,按當年村稻地的最高承包價付款,不僅使鄰村集體年增收幾十萬元,也給年輕的李盛擼起袖子加油干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和空間,一舉兩得的一件事就這樣做成了。
說起未來的遠景規劃,一向淡定的李盛有些激動,他說,未來的幾年他會把4000畝稻地規劃成現代化高標準生態農田。
一是繼續加大與省農科院等農研院所合作,在優種選擇栽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方面更加嚴謹、務實、認真。借鑒經驗,揚長避短二是走出去學習充電,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三是擴展銷售思路,讓真正的優質精選大米廣泛占領市場, 既能登上高端消費群體的餐桌;又能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飯桌。他規劃在稻地周邊栽植葡萄、柿子、花椒,利用附近的河渠養蟹、養蝦、養鴨、養鵝,在林子里放養土雞,在田埝上栽植蒲公英,3年左右的時間,他將打造出一個野外休閑、節日度假、家庭采摘的美麗田園示范點。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期待著李盛在未來的奮斗之路上,青春由磨礪而出劍,人生因奮斗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