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6日,一場連通“產學研”的創新賦能大會在上海拉開帷幕,與會者不乏來自科技巨頭、生物醫療、工業設計、頂尖學府、科研院所和產業觀察媒體的重量級嘉賓。在他們和所屬企業的身上,都印有一個象征行業先鋒的烙印,那就是創新者的標志。
作為活動的主辦方,智慧芽是一家賦能“產學研”科研創新體系的一站式技術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它在創新企業中所扮演的角色,如同汽車拉力賽中坐在副駕、手握線路圖紙的領航員,時刻為車手提供前方的路況情報。
智慧芽舉辦本次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聚攏高新前沿企業、研究院所和媒體觀察家,共同就舉國創新的路徑下,企業院校在科研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找到創新過程中的難點痛點,從而尋求優化科研創新效率、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和商業轉化的方法,從而讓智慧芽這樣的創新賦能企業,為合作伙伴的前行提供更優質、高效的“領航”服務。
在國家戰略的推動下,雙創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強音。尤其在當前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持續不斷的貿易戰屢次讓中國的高新企業被核心技術“卡住脖子”,這也加大了國家扶持和投入科研創新的決心。實際上,近些年中國的創新腳步已經越走越快,像高鐵、5G、新能源等創新成果也位居世界前列。根據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2019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為2.17萬億人民幣,占GDP比重為2.19%,大體上與歐盟平均水平相當。而在最新的創新能力指數上,中國已經位居第15位,這標志著中國已經成為了創新型國家。
不過,在舉國奔向創新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在智慧芽·創新賦能大會上,智慧芽創始人及CEO張濟徽就指出全球研發效率正處在下降的趨勢中,智慧芽合伙人及高級副總裁關典也列舉出詳細數據支持這一觀點:2018年,全球研發投入高達2.5萬億美元,并且在以平均每年4%的速度增長,但在過去的30年間,資本用于科研創新的投入回報率卻降低了65%。
早在2017年,Nicholas Bloom、Charles I. Jone等學者也在相關文章中表達了近似觀點。文章以半導體產業提出的摩爾定律為例,為了達到摩爾定律的指數級增長,半導體企業的科研投入一直處在快速增長中,即便采用最保守的統計數據,自1971年至2014年,全球24家大型半導體企業的研發效率也下降了8倍。不難看出,隨著步進式創新難度的提升、科研團隊的擴大、技術知識的流通獲取都影響著創新效率。而國內學者發表的《科研管理體制對科研效率的影響》一文中也指出,完善的科研創新設施和工具、清晰的商業化目標、有力的資本支持、活躍的技術交易交流市場都能夠有效的加強創新效率。
在科研創新的過程中,一個創新項目往往涉及企業所有部門,負責人、研發人員和相關職能在立項前和研發過程中,需要搜索、篩選和閱讀大量的市場和技術信息。在確立研發方向之后,巨大的資本、資源投入又要冒著巨大的風險,同時還要警惕競爭對手的實力和進度。研發成功后,要盡快的形成專利和市場轉化。總而言之,創新要面臨無數與時間、市場、競對甚至政策賽跑的難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如果有實時分析、分類整理好的市場情報和技術資料分享給資方和項目成員,很多投資和項目就不會等到最后尋求變現時才發現多走了彎路,浪費了資源,甚至于落后于人。
為資本提升回報、為科研人員提高效率、為創新成果提升商業價值,這些站在風口上的企業需求,也促使智慧芽這樣的第三方創新賦能企業提供更有效的解決方案,而智慧芽的解決方案從根本來說就是兩個字——情報。
情報對于企業有多重要?美國知名企業家S.M 沃爾森曾經提出過經典的沃爾森法則:為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換句話說,你得到的,往往取決于你能知道的。智慧芽正是通過構建密集的技術與商業信息情報網絡,為企業的戰略決策、資本投入、技術獲取、商業轉化指明方向。通過透視現狀和未來,進一步提升創新的效率和活力。
情報是智慧芽的業務根基,這源于匯集了來自全球各個行業的專利、生物、化學、企業信息數據,并基于科研人員的閱讀習慣和檢索習慣,進行智能化、專業化的整理、分析、分類、關聯,形成一套巨大的商業與技術情報信息網絡,這就是智慧芽技術服務體系的底層支撐。在應用層,則包括智慧芽專利與技術信息檢索系統、insights英策專利分析系統、innosnap知識產權管理系統三套智慧化服務系統,這三套系統分別在客戶科研創新過程中提供所需要的專利技術文檔、行業分析圖譜、知識產權運營管理功能。最后,還有智慧芽的戰略咨詢和教育培訓兩大人工服務體系,補足技術不易觸達的咨詢和溝通過程,這也構成了完整的、基于創新體系的技術服務鏈條,從而實現產學研機構創新戰略、科研方向、資源投入、市場布局、技術開發、商業運營等重大決策的素材和依據。
結合產學研的科研創新場景來看,智慧芽的情報供給如同一套完整的灌溉系統,可以覆蓋到整個創新產業鏈條中,在資本、資源、技術、管理幾個層面實現有效的情報支持。例如英策系統可以以圖文報告形式監測市場和競對動態,幫助企業判斷市場機會和科研價值、配給資源資本并尋找專業人才與合作伙伴。專利、生物和化學技術檢索系統可以精準提升研發效率、提供技術支持,并且避開侵權的雷區。而知識產權管理則可以實現專利有效申報、促進商業轉化、保護知識產權。
通過完善的創新賦能解決方案,風口上的智慧芽也得到了眾多創新型企業和院校的認可。合作對象覆蓋通訊電子、工業制造、生物醫療、化學材料、汽車材料、新能源、消費品、理工院校等產學研機構。在海外,智慧芽的商業版圖也已經拓展到了50多個國家的10000多家企業。智慧芽正在以創新伙伴的身份,成為全球創新企業、科研院校不可或缺的合作對象。
縱觀百年歷史,無論是18世紀發動工業革命的英國,19世紀擁有頂尖鋼鐵冶煉和化學科學的德國,還是20世紀率先進入電氣時代的美國,創新的活力不僅決定了國家的實力,也決定了像蘋果、谷歌、輝瑞、特斯拉、甲骨文等企業的巨額收益和產業位置。創新,也讓中國造就了阿里、騰訊、華為、字節跳動、大疆、ZOOM這些閃耀世界的創新力量。如前不久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所言,貿易戰的硝煙不能熄滅漫天星光。而智慧芽所做的,則是讓越來越多的企業煥發耀眼的光芒,用技術創新照亮整個世界。